□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世超牛祎蓓
7月26日,走进宝丰县观音堂示范区庄科村的鑫磊野外养殖基地,由水泥墙隔成的一个个池子里,爬满了蝎子。
“目前基地有23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里养了60斤左右的蝎子,年产活蝎1500斤左右,蝎子深加工系列产品年产值90余万元。”蝎子养殖基地负责人方团磊自豪地说。
提起居“五毒”之首的蝎子,它张牙舞爪的样子会让许多人不寒而栗。然而,在“90后”方团磊眼里,小小的蝎子却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宝贝”。
方团磊有着多重身份,他是退役返乡创业青年,也是养蝎大户,更是用脚步丈量土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村党支部书记。爱养殖、懂技术、善经营,他用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告诉人们,养蝎子也是有奔头的产业。
据方团磊介绍,他的父母都是资深蝎农,小时候他总是跟前跟后同蝎子打交道。“扒蝎、收蝎、养蝎,享受付出的收获……在这些充满乐趣的生活场景中,渐渐喜欢上了这些有灵性,看似弱小又顽强的小生命。”方团磊说。
目睹父辈创业不易的方团磊,为改变基地现状,刚刚退役便决定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开启养蝎生涯。他扎根大山,帮助父亲管理基地,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蝎农。
虽说是“接棒”,但他也积极“求新”。面对单一的产品,他思索该如何拓宽市场!
作为特种养殖行业,蝎子养殖的门槛其实很高,温度、湿度、通风系统每一项指标都十分重要。方团磊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从选种选育到蝎种投放,从饲料加工、投喂到病害防治,熟悉养殖技术后,他充分运用现代养殖技术,让养蝎生意越做越好,收益也越来越可观。
“我们当地人爱吃油炸蝎子,长期食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方团磊介绍,“近年来,我们求新思变,业务拓展到集蝎子收购、室内恒温与野外养殖、取毒、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养蝎基地,通过清洗、料煮、油炸、机械封罐等程序深加工的‘原味蝎’‘五香蝎’‘麻辣蝎’系列产品,每年销量达1500余斤,深受广大客户喜爱,不少客商慕名前来购买。”
目前,在蝎子养殖基地务工的乡亲最多时达40余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同时,该基地还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无偿给当地群众提供技术、资金扶持,实行统一供种和统一销售,实现全蝎养殖全程跟踪服务,带动周边26户养殖户通过养蝎走上致富路。方团磊本人也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引路人”“山区的热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