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华通讯员曹要强宋永亮)“前段时间还在给姜秧打‘遮阳伞’,这两天就得冒雨收完,20多摄氏度的气温再打‘遮阳伞’,姜秧就要着凉了!”
8月29日,上蔡县和店镇许集村民发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正抓紧趁着小雨间歇撤除遮阳网。连续几天中小雨让豫南旱情基本解除,高温干旱期间为姜秧降温的遮阳网也得及时退场。
“人勤地不懒,庄稼要靠管。”民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许国民说,现在2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刚好适合姜根部膨大,由于膨大的根部裸露地面后就停止生长,所以旱季刚过,合作社就开始在姜垄之间机械开沟培土,半个月内要培土两次,这样姜块才会长得个大肉肥。
说起前段时间的抗旱经历,许国民说他们的心思已经细到没法再细的地步:“高温这一块儿,我们给姜秧打上了‘遮阳伞’;干旱这一块儿,我们给姜做了微喷灌,基本上保持一周喷灌一遍,通过微喷灌施用的肥料全是生物有机肥。”
“‘地是大肚汉,多吃才多赚’,干旱期间,姜秧‘吃得饱、喝得足、还凉快’,长势自然好于周边姜田里那些‘望天收’的姜秧。”合作社聘请的农技人员说,预估亩产12000斤,按目前市场价,亩产值将突破30000元。
“越是秋收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越不能掉以轻心。前年眼看到该收姜了,结果姜田淹了,损失了过半的产量。所以,为了防止旱涝急转,合作社机械开沟也是为了容易排水。”许国民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许国民说,“只有精细管理才能对得起70多亩姜田,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的合作社社员,‘姜’心比心不‘姜’就,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才会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