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堡妙境一期万安西寨鸟瞰
水系小路连通由北向南8个宅院
云堡夜泊乡村民宿
□张鸿飞王国锋文/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表达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对家国的忧思,以及身处乱世却羁旅在外找不到归宿的愁苦之情。
而我们在这里讲述的云堡夜泊,确切地说是云堡妙境二期工程,渲染的不是苦情愁绪,而是相当真实、触手可及、唤醒乡愁的古宅、老窑院--乡村民宿。
8月30日11时许,细雨止住了脚步,沿着有着“汝州最美公路”美誉的靳马线,由西向东过寨湾、范庄、许庄,向右边转弯,前行约一里路,便是云堡夜泊所在。
走过一座青砖灰瓦的门楼,踩着波光粼粼水系边的小路向南,左侧是一溜儿8座古宅、老窑院。老窑院多为两层,左右有与邻家共用一堵墙的厢房,屋顶呈半坡状,据说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有的已历经三四辈人居住。
举首凝视经过修缮的古宅、老窑院:可居也舍、山村瓦舍、诗酒田园,还有古村瓷韵,是创鸣汝窑的园子,工匠在这里示范拉坯、烧窑、制汝瓷。最里端的诗酒田园,深藏着几孔老窑,将被用作窖藏酱酒,游客在这里还可品尝美味佳肴,大快朵颐。
再向南行,左手边的一进大院,是高银水的老窑院。高银水今年60岁,这几孔窑洞是他30年前打的,现在租给云堡妙境改建成乡村民宿,不仅每年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他还在这里务工,另有一份工资收入。
相对于在山顶建设的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修建的万安西寨,也就是云堡妙境一期,山脚下的云堡夜泊,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流水潺潺,清风习习,既有翻建的古宅、老窑院,也有仍留居在原地的村民,在道路右侧,过一座小桥,一座青砖灰瓦的大门里。
高利是邻近的十岭村人,家有三个宝宝,原在云堡妙境一期云栖半闲山居当“管家”,二期云堡夜泊开发后调来此间,仍然是“管家”,负责为预约的客人介绍景区和房间情况,安排保洁员打扫卫生。
在高银水翻修一新的老窑院,高利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也在给高银水当“管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休闲观光,在当地人“沉浸”式享受共建共享成果的同时,“沉浸”式享受诗意田园生活。
51岁的于巧芝有两个孩子,丈夫在外务工,家就在二期云堡夜泊留住的4户村民那条小路上,但她没有选择下山,仍在云堡妙境一期做保洁员,“很知足,我一个农村老太太,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可以照顾80多岁的婆婆,很不错啦。”
再向南继而向上行,便是古堡繁星露营地,一溜儿10个三角帐篷前的广场上,游客可以尽情烤全羊,点燃篝火晚会,或举一杯小酒、浓茶,看星星。在三角树屋的游客,在门前的栈台上,举手就可摘一个核桃或李子、桃子,好不惬意。
汝州市云堡妙境民宿集群董事长孙锐光说,公司的理念就是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云堡妙境一期万安西寨有历经百年风雨的独特性,二期云堡夜泊古宅、老窑院,加上原村民的留住,就是留住了当地的文化。作为企业,这也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与当地“沉浸”式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实践。
孙锐光透露,按照大峪镇方面的要求,云堡妙境三期将翻过一期、二期南边这道岭,在那里修建一座会议中心,辐射带动刘何村的发展。
在汝州市副市长、大峪镇党委书记张飞看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乡村民宿,就要留住原住民,如果乡村民宿村落都没有原住民的影子了,那文化的载体就消失了,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民宿了。因此,大峪镇在发展共建共享式全域旅游中,要以把山区变景区为目标,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地“沉浸”式分享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