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朝秦名芳
红石板,宽又长,起了石板盖新房,盖了新房娶新娘。
历史上林州太行山深处曾有这样的说法。
8月28日,雨水把太行大峡谷清洗了一遍,山腰上的云飘来飘去,始终不肯离开。尽管是周日,50岁的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党支部委员杨俊芬依旧在村部值班。
高家台村133户村民439口人分布在13个自然村里,与山西省交界,“石”是这里的绝对主题,有点“石破天惊”: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街、石院、石板场,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
最普通、最常见的就是石板房。
“一进石板岩,都是石板房!”杨俊芬说,就是因为这些石板房,高家台村才成了全国知名的写生基地。
用石板当瓦盖房子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高家台村的杨松生也说不上来:“从我记事起,就这样子;今年我70岁了,它还是这样子!”
但为什么用石板盖房,这里的村民大多都知道。
林州境内的太行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这种地貌的特点就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地质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浪漫的名字“丹霞”,如丹似霞。
而在杨松生眼中,“红层地貌”中的“层”很重要,内在的逻辑是:因为层,才有板;因为板,才有石板房。
山高路远,历史上的太行大峡谷交通不便,老百姓修房盖屋只能用又长又宽的红石板当瓦了,这叫就地取材。
大峡谷里的风大,一年四季不定什么时候风就会像“疯子”一样席卷而来。
杨松生说,平原地区盖房子用的小瓦,根本抵挡不住这狂野的山风,但本身重量足够的红石板能稳稳地盖在屋顶,再大的风也掀不起、刮不跑。用石板做瓦盖房,这叫因地制宜。
石板岩镇是一个户籍人口不足万人的镇,但面积竟有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的核心产业就是太行大峡谷景区。
景区某负责人介绍说,太行大峡谷景区开发由来已久,但初期开发和运营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真正大开发则是在2012年,这十年之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开发档次越来越高、开发景点越来越多、运营水平逐年提升,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声名显赫,已经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并在2016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高家台村的发展情况基本与大峡谷开发同步。
杨俊芬的娘家婆家都在高家台村,但分属不同的自然村。她说:“就说路吧,最早村里都是高高低低的砂石路、石板路,后来修成了能过车的砂石路,宽度有了;应该是2015年吧,从自然村到村部的路硬化了,变成了水泥路;前年修成了柏油路,路边装上了路灯。”
高家台村原有14个自然村,后来有个村的最后一户搬离了,就变成了13个自然村。连接这些自然村的硬化道路都是通车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便利的环线,被游客和到此写生的画家、学生称为“高家台村一环路”。
现在的高家台村又有了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2016年国家命名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另外一个是特色小名“画家村”。
秋雨过后,近处的村庄民居一尘不染,远处的白云缠山徐行,住在这里的画家和学美术专业的学生架起画架开始描摹他们眼中、心中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了。
“暑假是我们这里的旅游旺季,每年的这个季节,住在这里的老师、学生至少有2000来人,比村里的人多几倍。”杨俊芬说。
这种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催生了高家台村的民宿、餐饮、百货超市等相关行业,和其他景区相比,整个太行大峡谷的景点里,到处都是绘画材料商店,很独特。
不同的是,高家台的民宿主要就是石板房。
57岁的杨保生曾经是起石板、凿石板、盖石板房的能手,他家的老院里有三座各三间的石板主房,这些主房从外看貌似一层,从里面看是两层,屋里的顶棚都是红石板棚在木檩条上的,杨保生说,上面可以放粮食,也可以住人。
院里另外几间石板房分别是厨房、厕所、牛棚、猪圈,不过现在都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盖石板房的时候,我们先把石头墙垒起来,然后架上梁、檩、椽,铺上荆芭、糊上泥巴,最后开始上石板,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不漏雨。”杨保生说。
石板房上的石板宽度一般是1.2米,长度有2米、3米的,也有更长的。杨保生说,其实他们起出来的石板可以有10米长,过去也没有吊机,靠人力是弄不动的,只能凿开弄短一些。
石板从房檐处横着一层压一层向上走,两坡的房一面压三层就差不多了,房脊处也压的是窄一点的石板,讲究的户还会在房脊上做出造型。
“十年前,我们这里的石板房就是遮风避雨的,没想到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祖业,现在成了景致,能换钱了,还有专家说,这红石板盖成的石板房,真正体现了乡村地域特色风貌!”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说。
高家台村大约有1000间大大小小的石板房,这些石板房分布在沟沟坎坎的自然村里,十年来这些老房子已经逐渐被修缮、升级、改造,加之不断增长的住宿需求,部分高家台村村民已经返乡就业。
高家台村的石板房,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独有的乡愁符号,其中充满了民居历史和乡村文化传承,这种特色建筑在新时代重新获得了生命活力。
起石板在高家台被称为“动坡”,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像杨保生这样起石板“动坡”的老石匠都已经转行了,一些新建的石板房用的石板多从外省购入。
红石板,宽又长,石板房成了生钱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