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仵树大通讯员赵明奇陈帅鹏田重阳)8月26日清晨,舞阳县马村乡放磨店村村民王玉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村头的盛发塑编编织厂。
“真不敢想,一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个月都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还不耽搁地里的活。”今年70多岁的王玉环笑容满面地说。
在盛发塑编编织厂旁边,是放磨店村的另一个扶贫车间--马村乡军亮藤编编织厂,十几名工人正分工有序地忙个不停。
“现在政策好,不仅看病给报销,村里还给俺介绍编织厂的工作。现在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正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村民韩秋玲说。
前几年因病致贫,韩秋玲家一度陷入贫困,在马村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深入推进中,韩秋玲家成功摆脱困境。
如今,放磨店村两个扶贫车间共有30多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让村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我的一个梦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应该积极作为、主动摸索,带领村民寻找致富门路。”马村乡放磨店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亮说。
为带动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2017年,王军亮放弃异地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先后创立了盛发塑编编织厂和军亮藤编编织厂。同时,他发挥放磨店村资源优势,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逐步形成了金银花、火龙果、花生、肉兔四大特色产业。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放磨店村紧盯“产业兴旺星”,与河北的一家制药厂直接对接,订单式种植北青一号金银花50余亩,亩均毛利润过万元,带动50多名村民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放磨店村产业遍地开花,只是马村乡特色产业步入“快车道”、争创“五星”支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马村乡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头雁”“共享”“特色”3个产业联盟,积极推广“乡带村、村带户、户带邻”三级联带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级参与、企业经营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为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马村乡还鼓励马南、乔庄、板张、张王庄等6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共享”轮作产业联盟,通过流转土地轮作优质胡萝卜、洋葱、花生、小麦,每年可额外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目前,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5万元以上。
舞阳县委常委、马村乡党委书记韩亮说:“将大力发展优势规模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实现‘一村一品’,推动村集体经济提级换挡,加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