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乡村治理的“机关”战三秋保丰收高粱熟红满天秋粮收获季“铁牛”显身手我省“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近400亿庆丰收迎盛会低收入群众住上安心房打通梗阻路畅通幸福渠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4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14

紧抓乡村治理的“机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朝秦名芳文/图

8月30日,万明拴拍着胸脯向林州市桂林镇党委书记田元飞保证:董街村连续上访十几年的“老信访”肯定不再上访了!

为什么?

万明拴说这个秘密目前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51岁的万明拴是董街村党支部书记,村里的各项工作都不落后,唯有这个年年访、月月访的“老信访”事件,让他灰头土脸,在全镇村级干部面前直不起腰。

河南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墩苗干部田元飞任林州市委常委、桂林镇党委书记后,针对“老信访”的问题调研、协商,并于今年6月达成一致。

“从省委办公厅到乡镇,从与文字打交道到与群众打交道,我们共同找到了乡村治理的‘机关’,那就是稳定、发展;‘稳得住’是底线,‘求突破’是目标。”田元飞说。

晚上九点,有人悄悄来到村委会

万明拴敢拍胸脯保证,自有他的依据。

“6月9日一大早我来村里值班,一眼就看到了村委会小广场的花坛里插了三根烧完的香把儿,还有一堆纸灰。”万明拴说,他当时很不解,也很生气,生怕再有什么幺蛾子。

这个小广场是开放式的,二楼的拐角处装有监控。

“我打开监控回放,发现头天晚上九点,一个走路不是很稳当的人进了广场,先在花坛里燃了三炷香,又烧了纸,最后跪下对着村委会的小楼磕了三个头,起身还又拜了一拜。”万明拴把镜头放大一看:老信访!

“头一天我们才把他的事商定,晚上他就来烧香,他心气要不顺,会来干这?”万明拴说。

“老信访”原来是村里的保管,2003年防“非典”的时候意外烧伤,听力也明显受损。

“我一到任,就知道了这个事,上级转回了好多要求回复的信访件都存在镇里呢!”田元飞说。

“老信访”当时的医疗费是公家出的,作为工伤,每月给他补贴500元。

“前几年他没说啥,后来一直要求提高补贴,问题没法解决,他整天给上级写信告状,后来不但要求现在每月要多补,还要求前十几年的要一并补给。”万明拴挠头,村里根本没这个钱。

“多方调查以后,大家认为物价、药价涨得厉害,应当适当提高这个补贴。”田元飞说,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既要讲原则,也要讲实情,更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村、镇一并制订了一套新方案:不仅把每月补贴适当提高,还建立了稳定增长机制。

烧香磕头是农民传统的感恩方式,“老信访”用这种传统方式表达感谢,万明拴的底气就来自这里。

基层干部级别低但不代表水平低,他们是乡村治理最可信任的力量

曾经一度,网络乃至社会上对基层干部存在一些偏见。

“深入基层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群众是可亲的、善良的;我们的干部是吃苦耐劳的、有奉献精神的、是可信任的,是乡村振兴最可靠的力量。”田元飞说。

桂林镇是浅山丘陵区,95平方公里镇域上有40个有名字的山头和100个没有名字的山头;三条河、八道沟,33个村、4.3万户籍人口。

“无论基层管理还是基层治理,村干部都是排头兵、主力军。”田元飞说。

和政府上层管理人员最大的区别,村干部一辈子都离不开村子。当干部的时候,他们为乡亲们服务;不当干部了,大多还在村子里整日和乡亲们碰头见面、说事聊天。

“最考验基层干部的是,上级的政策必须执行到位,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普遍性工作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抓好落实,不能总是抱怨、担心问责。”田元飞认为,问责是手段不是目的,得保护干部。

前一段按照上面的政策,创建生态宜居星的村都要有村级规划。

镇、村干部找到他反映说:“有规划当然很好,但上面规划院来几个人看了三两天,规划费用村集体要支付15万元到20万元,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可惜这笔钱,另一方面,这些规划不一定就符合住在这里的村民们的心意。”

田元飞觉得大家意见是对的,他还没来得及向上级反映这个事,上级就通知简化规划,不搞那么高的标准了。

田元飞认为,作为墩苗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是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培养栋梁、储备人才,墩苗干部也有义务和责任把基层最真实的东西反映到决策部门。

“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信任和使用基层干部,让他们敢说话、敢干活,这是我的收获。”田元飞说,现在桂林镇的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李文庄希望城里人到古善村体验一下什么是“阔绰”

李文庄是桂林镇古善村党支部书记,这一段他的中心工作就是把不再招生的古善村小学改造成民宿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这里的房间足够大,单一个卫生间就抵上大城市的一套小房子了!

“哈,咱这里有地方啊,就希望城里人到咱这里来体验一下什么是阔绰!”李文庄说。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林州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有搞全域旅游的自然条件,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看看转转是不够的,要想让游客长留,民宿必不可少。

“林州现在有个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民宿,要建设河南民宿第一县。”田元飞说,桂林镇现在已经建成了15家民宿,尤其是返乡乡贤建的民宿,标准还很高。

桂林老家民宿就建在镇区,除了客房、餐厅、会议室,正当院还有一个半亩大的菜园,黄瓜、辣椒、红薯、花生、玉米、豆角每样都种了一块,其间的铺装小径,便是采摘和观赏的通道。

民宿经理郭晓云说:“住民宿就是要找家的感觉,自己能摘了菜吃,不就是到家了嘛!”

田元飞对民宿建设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人居环境改造,部分村民是缺乏主动性的;但对于出租民宿增收,大家都有积极性。民宿是待客的,待客有待客之道,是要干净卫生的,一旦大家都能以待客之道对待自己,人居环境自然就升级了。

逻辑有起点有终点,民宿的终点受益者无疑是乡村和群众。

窗外就是红旗渠支渠,田元飞有压力更有动力

推开田元飞住室的窗户,几百米外就是红旗渠和英雄渠汇流后的红英南分干渠。

“红英南分干渠在桂林镇有38公里长,每次看到红旗渠我都会有压力,但也更有动力,实地沿着渠走一走,更是极大的心灵震撼与精神洗礼。”田元飞说。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乃至全国的精神财富,田元飞就是要在红旗渠精神指引下,让桂林镇求突破、求发展。

他有一篇发言稿,题目是:做一粒小星火,怀一个燎原志。

文中有四个小标题:从迎接后评估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为民情怀更真切;从战疫情汛情开始,经历急难险重,担当心智更坚韧;从谋划一座桥开始,破解发展痛点,决策落实更有效;从拆一座牛棚开始,树立有解思维,解决问题更有方。

近一年的综合实战,田元飞已经完全没有了“各说各话”的语言障碍、“压力山大”的思想障碍和“无从下手”的工作障碍。

桂林镇已经形成“一核三区多点”的规划布局,找准了乡村治理的“机关”,站到又一个发展的起点上。

38岁的田元飞祖籍是山东,他现在已经听懂了河南最难懂的林州方言。

林州有个桂林镇

之所以叫桂林,是因为原来这里有个岭,岭上长满了桂树,因此得名

桂林镇有山、有水、有美味

山:乌云山、凤凰山、船舱垴、佛儿岭、七罗山、尖岱垴

水:淅河、玉泉河、金水淅

美食:烩菜、酸菜炒小米、手擀面、疙瘩汤

桂林镇政府值班电话:0372-6761167

田元飞(右)与群众交流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