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立左朝君宋鑫歌张化平
济源丰收时节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让农民群众收入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说,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只有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才能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基调,树立新目标、练就硬技能、赋能强产业、全力稳增收、提振精气神、拓展新路子,‘六方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济源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贺双福信心满满地说,济源牢牢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确保“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
树立新目标确保不返贫、无致贫
济源定下新目标: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确保实现“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的目标。
9月1日,济源示范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调度会,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副书记李哲强调: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感、紧迫感,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确保济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副市长侯波强调:要咬定目标、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才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练就硬技能脱贫致富有方法
9月15日,下冶镇大岭村的代立红在村里自己的艾草加工厂里检点了一下产品,便驱车赶往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他约好了主播再谈一谈,自己加工的艾草新产品,将通过新主播,上线短视频平台,卖向全国。
曾经是贫困户的代立红脱贫后,不仅带领村民发展艾草产业,他也再次走进技术学院进行深造,学习起了电商,计划在学校里发现人才,组建新的电商营销队伍,把济源山区的农副产品销往各地。
不仅如此,他还和同学一起,把直播电商带进脱贫村,帮助想发展电商的村民一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致富,就要有技能、有方法。
对此,济源对脱贫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脱贫群众习得一技之长,端稳就业铁饭碗。同时,济源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围绕烟叶种植、蔬菜制种、核桃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组建科技服务团深入山区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科普宣传。还组织直播电商专业讲师以及电商网络达人等开展线上直播带货培训,提升脱贫村电商帮扶服务站点能力水平,累计培训农户、致富带头人等2000余人次。
乡村振兴,干部先行。今年济源以基层一线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围绕脱贫攻坚巩固期“两不愁三保障”、社会保障、公益性岗位安置及管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政策进行细致解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确保基层一线干部熟悉掌握最新政策措施、工作方式方法,在新的征程中有新的作为。
目前,济源已实现对所有乡村振兴干部轮训,累计培训干部近4000人次。
赋能强产业乡村振兴有支撑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贺双福说。
今年,济源不断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特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高标准实施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高效能管理产业基金,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模式、发展新产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增收,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乡村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提升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济源加快调整种养结构,并制定扶持政策,对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的经营主体进行奖补推动结构调整,目前济源发展蔬菜制种3.6万亩、饲用玉米4万亩、大豆2.25万亩、烟叶0.8万亩,并建成了济源蔬菜种业发展中心。
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业产出效益,为济源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提供了良好基础。
同时,济源明确了农旅融合、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及林果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生态高效养殖业等6大重点招商方向。
目前,总投资3487万元的济源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项目已建成,总投资额8%的保底收益将用于增加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脱贫户及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
乡村产业,离不开农文旅融合,做好乡村游,势在必行。
为此,济源陆续在周边六市(洛阳、郑州、焦作、三门峡、晋城、运城)举办“愚农飘乡·乡约济源”乡村旅游推介会,不断提升济源乡村旅游知名度。
今年,济源又开发生态观光、山地休闲、文化遗产、体育运动等“愚农飘乡·乡约济源”济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条,开辟济源乡村旅游新路径,为建设现代化济源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旅游产业脱贫已占到全市脱贫总人口的53%。
全力稳增收脱贫生活有保障
群众可持续有收益,生活才有保障。群众多渠道增收,才能确保生活有保障。
为此,济源从调整收入结构、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消费帮扶等方面齐头并进,确保脱贫户的生活得到稳定收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来,济源就对收入增长较慢的脱贫户,开展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其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使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2021年,脱贫户生产经营性收入总额1969万元,比2020年增加16.8%。
通过合作社、土地外包租赁、规模流转等方式,提高脱贫人口的财产性收入水平,脱贫户财产性收入总额134万元,比2020年增加83.85%。
随着灾情疫情的影响,济源不断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与管理,提升务工就业率和务工收入,惠及脱贫户、监测户700余人。
积极开展“党员消费帮扶助农”带头助销、乡村旅游推介会专项推销、传统节日集中帮销等特色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帮助销售扶贫产品1127.5万元。
提振精气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有精神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斗志,有斗志才能发展。
今年以来,济源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切实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农村群众及社会人士都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在脱贫户、监测户家中设置明白墙,配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料袋,确保脱贫户、监测户知晓国家所给的补助政策,让他们心中有目标,眼里有方向,胸中有理想,脚下有定力,增强其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各基层单位深入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大力推动“厕所革命”,全面实施“五美庭院”创建,全力整治人居环境,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增强内生动力,各基层深入挖掘、发现鲜活经验和先进典型,定期推出各地强化扶志扶智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群众在互相比拼中,干劲足了,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了。
拓展新路子为发展添砖加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拓展新路子。
济源没经验,靠的就是干,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上走得更稳,济源开拓了新的道路。
自2017年以来,济源就持续为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提供涵盖人身意外伤害、农村住房、种植养殖业、脱贫人口医疗补充等5项9个险种的“一揽子”保险。截至目前,已为投保对象理赔玉米、小麦、养殖(牛、羊)、人身意外、医疗等各类保险总计551.79万元。
济源市慈善总会也积极行动,设立了济源扶贫脱贫发展基金,累计注入资金3000余万元,继续实施增孝关爱、“慈善爱心超市”帮扶、大学生资助政策,每年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大学生提供5000元的生活补助,先后解决了脱贫村和有脱贫人口的非脱贫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困难家庭大学生生活补助和因灾受损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推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的开展。
做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济源还进行了美丽乡村组团行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济源先后出台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示范村100个,把精品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先试先行的有力抓手,形成美丽乡村组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全域态势。
济源建立了区直部门、区属重点企业联合分包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具有济源特色的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的住房、饮水安全保障、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到了100%。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应就业尽就业。投入衔接资金5872万元,批复实施项目69个,已完工56个、在建13个,资金支付率达76%;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7650万元,帮扶脱贫户411户。
数字的背后,是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凝结的是巩固脱贫发展的成果,换来的是人民群众满满的收获。
济源,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本版图片由济源乡村振兴局提供)
济源脱贫村西门村粉条产业
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基地
油桃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