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乡村产业筋强骨壮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49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2

济源乡村产业筋强骨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左朝君张琰琰张化平

王屋山下育种忙

带着收获和希望,收割和播种将九月瓜分。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行走济源,绿水逶迤,青山相向。五龙口镇马村酥梨亩产1万斤左右,梨农喜上眉梢;冬凌茶走上直播间,一场直播成交了近1800单;丰园家庭农场的阳光玫瑰葡萄喜获丰收,产量高达15万斤;王屋山下大路河沿线,100余亩巨菌草长势喜人,坐等收获……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提出,要在特色发展以特取胜上作示范。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济源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河南唯一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乡村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强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着力建设实力强、活力足、百姓富、品质优、生态美的现代农业,努力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粒种子

吹响蔬菜种业振兴“集结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济源位于太行山南麓,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曾经这里因为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贫困人口较多。但适宜的地理纬度、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山区自然隔离的生态禀赋,使得济源成为我国蔬菜种子的理想产区。

坡头镇郝山村,全村耕地虽有800多亩,但非沟即坎,受自然条件影响,发展举步维艰。通过和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合作,郝山村发展蔬菜制种业,原本“靠天收”的“低产田”“百元田”,变成了收入过万的“万元田”,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郝山村党支部书记周素玲说,现在全村发展了400余亩蔬菜制种,年收入达130多万元,大家越干越有劲头,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目前,在济源像郝山村这样发展蔬菜制种的专业村有30多个,超过1.5万人在这些沟沟坎坎中经营蔬菜制种,年产值超过2亿元,九成贫困户靠蔬菜制种实现了脱贫致富。

绿茵种苗的创始人侯三元,是济源蔬菜制种发展的带头人,67岁的他如今依旧每天奔波在山地与丘陵之间,穿梭于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起,致力于把蔬菜制种做大做强。

19岁就和种业打交道的侯三元,从发展蔬菜制种开始,团队从8人到90余人,从当初没基地、找基地到1.8万亩稳定种子繁育基地,从单一白菜种子到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

侯三元的个人事业成就已然不需多言,然而真正受益的却是广大群众。

俗话说“春种秋收”,济源却硬生生改了这句“俚语”:大力发展制种产业,一年三季有花开,四季有播种有收获。

如今的济源,蔬菜良种繁育面积达3.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蔬菜制种类别发展为30余类、600多个品种,在全球蔬菜种子繁育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说:“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

为此,济源于今年8月正式出台《济源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市长庄建球任组长,全力推动蔬菜种业振兴。

《方案》围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提升现代管理水平、鼓励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加强种业品牌创建等6项重点任务,按照“三年六万亩、五年十万亩”的目标,以“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蔬菜制种为主,汇聚全区种业优势资源,建立健全“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

到2025年济源将实现蔬菜种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建成国家洋葱杂交培育中心,培育5个以上具有“济源芯”的突破性新品种,从而成功创建一批有特色、有效益、设备先进的蔬菜种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副市长侯波说,大力发展蔬菜制种,是济源依托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优势,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精准发力

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9月6日晚上,“战疫情促消费河南好物卖全国”电商直播活动在济源举行,让济源市天坛山冬凌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全刚见识了直播带货带来的好处:“这一场直播我们就成交了近1800单,效果非常好。”40多岁的刘全刚有一个梦想:让济源冬凌茶卖向全国。

济源冬凌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济源已成为规模,也是济源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年产量超过7000吨,有7个镇10个基地约1万农户从事冬凌草种植生产工作,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在冬凌草产业的发展上愈加明显。

近年来,济源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如今,济源正在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道地药材、特色花卉及花卉制种、有机旱作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到2023年,将实现蔬菜种业总产值达5亿元,冬凌草及怀药全产业链产值在20亿元以上,道地药材种植新增2万亩,特色花卉、花卉制种达3000亩,耐旱节水作物达2万亩。

济源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双福说,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方面,要抓特色、上规模。

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外,济源还发力做大畜牧业,着力“稳猪、扩牛、壮兔”,2022年将实现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奶牛存栏突破2.5万头,繁育种兔40万套,加工出口兔肉1000吨。

同时,按照“三链同构”要求,济源在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上也毫不示弱。

伊利乳业联结赛科星、惠龙等奶牛养殖基地,发展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奶产品;

双汇、阳光食品、三佳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发展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

济世药业充分发挥济源冬凌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和资源优势,进行中药材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

中沃、丰之源等饮品加工企业,以核桃、山楂、花生为原料,发展健康饮品;

雪苗面粉等企业发展主食加工业……

一个个深加工产品走出了济源,卖向全国。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做好农业招商

8月10日,位于济源梨林镇的济源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济源“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招商对接会正在进行。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招商会,82家农工文旅企业、11家农村集体组织和35个美丽乡村、23个乡村休闲旅游村庄负责人面对面推介、交流、签约,共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此次招商对接会,是济源按照‘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模式,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共同探索出一条‘村企共建’运行新机制,展望济源美丽乡村的未来。”侯波说。

抓招商,育龙头,搭建利益联结新平台,是济源发展乡村产业的一个突破点。

近年来,济源明确招商重点,创新招商形式,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为此,济源出台《济源农口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旅融合、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及林果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生态高效养殖业等六大重点招商方向。

2021年度,落地项目69个,到位资金24.92亿元。2022年上半年,农口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0个,到位资金16.58亿元。

招商不落地,一切等于零。为加快项目落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济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一村一品”“一区一业”建设为基础,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围绕“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一体化建设,集聚现代农业要素,激活区域农业发展活力。

2019年承留镇、2020年梨林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有力促进了肉兔、奶牛、核桃等主导产业发展;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功争创了国家级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特色肉兔、蔬菜种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二三产齐发力

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更要在打造全产业链上持续发力,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侯波认为,让“一产”优起来,就要多在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上做文章;让“二产”强起来,就要推动科技创新,引进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让“三产”旺起来,就要加快传统农业与数字乡村、电子商务、农旅融合等深度融合,推动城乡、产村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

为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济源总投资1.13亿元,精心规划打造济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条,打造12个休闲旅游村庄,具备了乡村游、周边游、微旅游功能。

启动了数字乡村“一村九园”建设,建设了承留镇花石村“数字村庄”应用场景和鸿润苗木“数字果园”应用场景。向49个行政村多方面提供服务,同时还建成绿茵种苗蔬菜制种等一批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为了使农民产品卖出去,济源整合电商平台资源,构建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快递网点、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形成产销对接机制。

岁月轮回,春华秋实,丰收在望。济源农业产业“筋强骨壮”,蔬菜制种有长远规划、主导产业清晰明了、项目招商持续发力、产业融合广而全,一幅幅人与美丽田野共生的图景,正在玉川大地展现。政策好、产业兴、收入攀升,济源前景一片美好。

济源葡萄

济源现代农业智慧园

村支书带货忙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