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一五一“实”推乡村振兴
第0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49期:第0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2

洛阳 一五一“实”推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许金安王勇

丰收田野美如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又是一年丰收季。

在伊川,谷子方开割,小米加工车间米香四溢;在孟津,一座座草莓大棚绿意正浓,一个个标准化饲养场畜禽悠闲觅食;在栾川,一个个高端民宿建设正酣;在嵩县,一个个乡贤返乡项目加速推进;在新安,一座座村庄整洁靓丽,养老院温暖如春,饭菜可口,老人衣食无忧,安享生活……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河洛大地铺就。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决定着洛阳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

2021年9月11日,洛阳市最大规模的乡村振兴会议召开,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选准小切口,破题大文章,创造性提出具有洛阳特色的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即坚守防止返贫一条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等五个抓手,强化党的领导一项保障,吹响了乡村振兴集结号,全市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势头强劲、成效初显。

聚焦“151”,一五一“实”。脚踏实地,洛阳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三清两建”社会治理大幅改善

“现在村里有钱,修修补补,小绿化自己就能决定,‘三清两建’就是好!”9月20日,谈起如今的变化,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班庄村群众纷纷点赞。通过“三清两建”,班庄村收回360余亩集体土地,拆除违章建筑20余处7000余平方米,清除了集体经济发展障碍,群众拍手称快。

“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烦心事都解决了,风气一天比一天好。”9月18日,在偃师区首阳山街道韩旗村,村民们说起“三清两建”带来的变化,纷纷竖起大拇指。

乡村治,百姓安,发展顺。“三清两建”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三清两建”,即以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专项行动。

嵩县陆浑镇陆浑村清理出“四荒”、空闲地70亩,凭着“故城”名气,引来一家儿童游乐项目,占地30亩,村集体收入年增加30万元;

栾川县庙子镇老张村整合闲置土地200余亩,发展猕猴桃、五味子、花椒、连翘种植等农业产业,变荒山荒坡为田园乐园;

新安县北冶镇碾坪村回收370亩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引来占地305亩的“虾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0多万元。目前一期投用,安置50余名脱贫群众就业;

……

乡村振兴,根基在治理。盘清了多年盘不清的账、治理了多年治不了的乱、解开了多年解不开的结,洛阳不仅蹚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也为乡村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了基础。

清资产方面,洛阳市(社区)清收集体资金6.56亿元,清收固定资产估算金额29.55亿元,核减村级债务3.53亿元,清收各类土地142.1万亩,废止合同17735份,规范合同26657份;清村霸方面,刑事拘留811人,治安处罚1211人,纪律处分81人,政务处分19人,组织处理18人,批评教育25354人;清矛盾方面,排查矛盾60294起,化解矛盾59294起;“两建”方面,建成村经济组织11254个,建成村自治组织27472个。

如今的河洛大地,“三清两建”把农民的精气神激发了出来,把乡村治理的活力激发了出来,以治理“强起来”推动了乡村“兴起来”,组织强了,人心齐了,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治理迎来蝶变,乡村面貌一新。

乡贤返乡创出“乡贤+产业”链

“听说发展桑蚕项目,政府很支持,立马协调3个乡镇各拿出500亩当试点,让我们吃了定心丸!”9月18日,嵩县闫庄镇,回想起当初返乡创业政府给予的支持,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小莉仍心存感激。

“草莓西施”吕妙霞、养兔能手卞莉莉、农民育种专家朱忠厚……近年来,孟津区以“回孟津干吧”为支点,以乡贤返乡创业工作机制为抓手,搭平台、优环境、强保障,着力引导乡贤回归乡里、反哺桑梓、振兴乡村。

乡贤返乡创业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

把政策制定好。强调政策的系统性和精准性,突出重点而又统筹兼顾,具体细化而又有针对性。嵩县出台支持乡贤返乡创业“55条”,围绕林药烟牧菌桑蚕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县域主导产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把项目策划好。立足资源禀赋,谋划包装了一批好项目,使乡贤返乡有业可创,实现“乡贤链+产业链”互动互促。伊川县把流转出来的土地进行模块化分割,实现拎包入住创业目标,打造了千亩谷子示范方等项目。

把联络服务做到位。建立联络机制、创建联谊平台、组建服务专班,持续开展“一封家书慰心安”“一场推介谋发展”等“七个一”乡贤联谊系列活动,隆重表彰并在省级媒体开设专栏,深入挖掘报道市级“百名优秀乡贤”先进事迹。

在洛阳,乡贤返乡创业背后是政策的支持,是情怀的绽放,是要素的回流,是价值的彰显,最终汇聚为产业兴、农民富的精彩呈现。

通过摸清乡贤底数、定实支持政策、优化全程服务,洛阳市乡贤回流明显,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共摸排统计乡贤11.86万人,确定乡贤返乡创业试点村473个,新增返乡乡贤1.137万余人,落地项目2534个,完成投资165亿元,领办各类实体1.164万个,带动就业26.8万余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贤返乡的集聚裂变效应迸发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激活了乡村产业“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乡村运营乡村建设协同推进

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与唯纯文化(洛阳)有限公司签订平乐牡丹画创业产业园区合作经营协议,年销售牡丹画40万幅,年销售额达1亿元。

今年夏天,宜阳县高村镇王莽村梅谷露营“火”了,赏花、戏水、品梅、土特产、新文创……曾经藏在林谷深处的破败村落,通过打造网红文旅IP、乡村运营盘活了乡村经济。

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关键在于把市场理念、运营思维引入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运营中,洛阳各(县)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了调查研究、工作会商和专班例会等制度机制,推动完成“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分年度创建计划编制工作,挖掘、培育、建立了洛阳市乡村运营人才库。各级政府负责推介美丽乡村,引进运营商,出台鼓励支持政策;村集体负责流转和收储资源,协调村民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运营商通过策划、投资、营销等手段,将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民通过就近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合理分享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增值收益。

今年年初以来,洛阳坚持以“达标村”创建为重点,以“精品村”创建为引领,强化分类指导意识,健全分批推进机制,提高分级创建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提质增效。目前,1025个拟创“达标村”、193个拟创“示范村”、62个拟创“精品村”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分别占年度创建任务的70%、79%、83%。

乡村振兴这先行、那先行,有了运营才能“行”。事实证明,有了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为乡村导入了资本、人才、信息、业态等要素,就能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就可以把美丽乡村升级为美丽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共建共享、持续发展。

集镇建设城乡“融”出发展活力

“以前盖个章,得跑回村里,往返一趟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如今,只用5分钟就能在镇区办好,真方便!”9月19日,谈起党群服务中心的便利,洛宁县长水镇岭西村村民王玉成有很多话要说。

长水镇转变基层治理模式,把5个边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移植集成”在镇区所在地,开展集中办公,得到群众下山、服务上门的良好效益。

集镇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在实践中,洛阳创新集镇发展模式,通过推动集镇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特色彰显,形成1个集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的“1+N”联动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以镇带村、镇村联动、城乡融合。

嵩县田湖镇党委副书记张志超对嵩县的规划很满意:“田湖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区位优势明显,也是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县委将这里规划为城市发展北部核心区,高瞻远瞩,意义重大!”。

眼下,田湖镇正依托“二程”理学文化,围绕生态游览、文创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康养四大功能区定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文旅、民宿业态基本形成。

今年以来,洛阳市38个集镇作为首批试点,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试点集镇规划管理全覆盖,初步形成以集镇为中心、以村庄为依托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全市集镇建设年度计划项目522个,分为规划引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五类,目前已经开工429个,建成191个。其中,145个产业项目基本建成51个。

未来,洛阳市将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强化城乡融合、土地经营的理念,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全市集镇分为商贸中心型、特色旅游型、工农产业型三个类型分类建设,做大做强集镇工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服务业,壮大集镇产业,真正将集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民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

集镇生活离土不离乡,群众易接受。城乡融合发展的脚步,关乎乡村振兴的进度,洛阳市抓住了集镇建设突破口,在分类推进中做大规模,在用好政策中集聚要素,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集镇的整体提升跑出了城乡融合加速度。

“三变”改革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偃师区缑氏镇崔河村,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户+农户”模式,统一流转土地1500亩,分别由两家大户承租,群众每亩收益由之前自行流转的700元增加到1000元。“量差”加“价差”让集体收入增加25万元,群众每亩增加租金收入300元。今年,集体收入将突破50万元,2023年有望超百万元。

“三变”改革,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产业,为的是激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截至8月中旬,洛阳年收入达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达84%。

土地流转方面,312个第一批试点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8.7%,同比增加4.6%,第二批1096个试点村已经启动“三变”改革工作。

全市建成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网资产9.3亿元,交易1.92亿元。

宅基地改革方面,孟津区作为全国试点,建成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168个行政村53284宗基础信息调查。

洛阳市以“股”为纽带,通过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推动农村改革由过去分田到户的“裂变”,转向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聚变”,有效激活了市场、激活了主体、激活了要素,实现了集体、农民增收可持续,乡村振兴迸发出新活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牢固。目前,洛阳市筛查农户135.7万户524.7万人,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今年新纳入监测对象703户2686人,现有监测对象1.45万户4.9万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分别实现务工就业21.5万、2.47万人,返贫致贫风险保持动态清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紧密。

“洛阳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新目标的精准切口,是新时代洛阳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富民导向,把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和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作出积极贡献。”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洛阳特色农产品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美丽乡村

(本版图片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