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书写乡村振兴锦绣文章
第1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50期:第1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3

叶县书写乡村振兴锦绣文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焦萌姬冠鹏

叶县豫晨庄园一隅

辣椒田里,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韭菜地里,秋风送来阵阵韭香;花生田里,成熟的花生颗颗饱满;玉米地里,金黄的玉米粒像颗颗珍珠……仲秋时节,行走在叶县大地,“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开拓出大好“钱”景,各村镇特色产业齐头并进,迈向富民强县的步履节奏铿锵。

近年来,叶县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超前谋划、全域布局,提出“45797”工作任务,先后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扶持产业发展计划、返乡创业和助农增收优惠政策等,大力推行“1+X+Y”农业发展模式,做足“特、优、新”文章,持续推进农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助推农业产业特色转型,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小韭菜成了绿色“银行”

眼下,叶县任店镇月庄村的千亩韭菜田迎来开花期,绿色的茎叶与白色的花瓣相映成趣,形成了一派独特的田园风光。

“一部分韭花用来做韭花酱,剩下的一部分用来留种。”9月20日,月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硕介绍道。

月庄村有耕地面积1360亩,2018年,该村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韭菜育种龙头企业--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成立叶县金丰百合农业技术开发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500亩土地发展韭菜种植产业,不仅培育良种,还售卖鲜菜和韭菜花,一年四季收获不断。

“当年村集体就获得分红5万多元。为鼓励村民继续种植韭菜,这些分红全部分给了村民,村集体一分没留。”刘硕介绍,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2019年该村又流转邻村700亩土地入股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加上村集体自己种植的200亩,目前规模已达1400亩。

“咱村的村民把韭菜当自家娃一样管护。苦下到地里,哪有发展不好的道理!”年近七旬的村民郭宗林说,他家的7.5亩土地第一批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可得到7500元的租金,比自己种地还划算。

经历了月庄村韭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他感慨万千:“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到500亩,再到现在的1400亩,谁能想到,一棵小小的韭菜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是一家以韭种研发为主的科技龙头企业,目前共育成4大类28个品种的“久星”韭菜系列品种,在韭菜科研育种领域创造出韭菜育种研究面积、繁育面积、全国推广网点等八个全国第一。

在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的带动下,任店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集中连片发展特色韭菜种植全产业链,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韭菜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韭菜亩产值在1.2万元左右,纯利润能够达6000~7000元,可以吸纳周边2000多名群众就业,这有效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任店镇党委书记王小红说。

小辣椒“链”着红火日子

9月20日,在叶县廉村镇乔庄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一束束朝天辣椒缀满枝头,红、绿相间,形成了一幅巨大的粉彩画。

一帮农妇熟练地采摘着丰收的果实。“我们村集体今年种植朝天椒150亩,预计每亩收入6000元,纯利润在3000元左右,仅这一季的收入就带来45万元的收益。”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乔团伟介绍,除草、打药、浇地、摘椒……村民程要平已年近六旬,一年四季在村集体土地上务工,收入可观。

“我干好多年了,单单摘椒,哪一天不挣个百十块钱?”程要平笑呵呵地说道。

据乔团伟介绍,乔庄村的辣椒种植基地现在每天用工30人左右,工人月均收入4000多元。今年准备将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目前土地已经流转完毕。“按今年的行情,一斤鲜辣椒能卖3块多钱,一斤干椒能卖到14块钱,明年村集体收益将突破百万元。”乔团伟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廉村镇依托发展村集体经济强劲动力,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发展短、平、快的“麦椒套”种植。

目前,该镇53个村2000余名农户参与辣椒产业,今年辣椒种植面积将突破2万亩,预计实现总产量6000吨、产值8000万元。

在种植辣椒的基础上,该镇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对接,订单式收购、合同式生产的“火红产业”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又点亮了群众的“红火生活”。

距乔庄村不远处的沙渡口村辣椒生产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分拣、清洗、剁碎、搅拌、熬制、灌装、包装等环节,一瓶瓶风味诱人的辣椒酱诞生了。

“鲜椒做成辣椒酱,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叶县豫酱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万刚说,基地可日产辣椒酱10吨以上,绝大部分都被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订购。

小艾草变身“明星”产业

走进常村镇栗林店村艾绒加工厂,只见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袋袋优质艾绒整齐码放在厂房里。旁边的展厅中,足浴包、艾枕、艾灸条、艾绒被等产品琳琅满目。

加工厂的不远处,就是栗林店村500余亩的艾草种植基地。“现在艾草的药用价值被人们广泛认可,产品生产出来不愁销路。”栗林店村党支部书记邓见成说。

常村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土地贫瘠,传统农作物产量不高,却很适合艾草的生长。为鼓励村民通过艾草和艾草深加工增收致富,2018年,叶县将艾草种植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不仅每亩给予750元作为启动资金,还向种植村派驻科技特派员做技术指导,大大激发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在政策支持下,栗林店村抢抓机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艾草种植。“艾草适应性强,种植技术易学,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市场需求量很大。另外,艾草在种植和管护过程中用工量大,还能带动村民务工增收。”提起艾草种植的初衷,邓见成说。

2018年年底,该村以集体名义流转土地400亩,采取“个人+村集体”合作的模式种植艾草,当年集体经济获利4万元。2021年4月,该村又上马了艾草深加工项目,当年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

栗林店村只是常村镇众多靠着种植艾草走上富路的村庄之一。

该镇府君庙村上马了艾草炒制设备发展艾草茶,月台村已发展2000多亩艾草并成功吸引艾草深加工企业入驻……从上山收割野生艾草,到分散种植艾草,再到发展村集体经济规模种植艾草,最后延长产业链制作艾产品,小小的艾草成了常村镇的“明星”产业,也渐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目前,常村镇艾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培育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2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全镇20多个村发展艾草种植,不仅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2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

黄金梨破解致富“密码”

瓜果飘香,“丰”景如画。

在保安镇官庄村的千亩黄金梨种植基地,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摘果、装箱,梨农满脸喜悦;称重、外运,客商竞相采购。

“今年的黄金梨大丰收,每亩地能收获8000斤。这些黄金梨口感甜、果型好,都舍不得卖了!”基地负责人赵朝阳的话里透着喜悦。

赵朝阳是当地闻名的种梨能手,他成立的叶县丰民农村合作社带动当地近30家果园加入,发展黄金梨上千亩,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朝阳哥”。

谁曾想,这位致富带头人几年前还是一位身负巨债的贫困户。

时光回到2010年,赵朝阳花掉所有积蓄购买了200多株黄金梨树苗试种,3年后好不容易盼到了梨树挂果,可父亲突患重病多出了20多万元的外债,让家里沦为贫困户。

2015年,在国家扶贫政策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赵朝阳将自己的两亩梨园扩大到54亩继续种植黄金梨,2017年秋季,其中的30余亩黄金梨挂果,当年收入达10余万元,他家顺利脱贫。当被问及他致富的“密码”时,赵朝阳说:选好项目就要坚持,只要坚持,都能致富奔小康。“如今,在赵朝阳的带动下,官庄村黄金梨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平均亩产6000斤以上,每亩可收益3万多元。”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夏松林说。

一花引得百花开。借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春风,保安镇以“一桃一梨创品牌,一山一水走特色”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一大批以官庄村、杨令庄村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旅游村应运而生、方兴未艾。

目前,叶县已累计调整种植结构51万亩,任店镇的韭菜、廉村镇的辣椒、常村镇的艾草、龙泉乡的食用菌、马庄回族乡的牛羊养殖及牛羊肉加工等产业已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叶县5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全部达5万元以上,其中,231个村稳定在10万元以上,20个村稳定在50万元以上,7个村突破100万元。

“必须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在延伸链条上精准发力,既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也要在乡村工业上下足功夫,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让群众得实惠、增福祉。”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叶县任店镇柳营村村民采收青菜徐坡摄

县任店镇任一村村民赵汉成查看瓜蒌长势李小伟摄

叶县任店镇任一村村民吴满圈翻晒收获的辣椒徐坡摄

叶县任店镇尚武营村村民采收葡萄徐坡摄

叶县高标准农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目之所及,路通渠连,微风吹过,麦浪滚滚,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徐坡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