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盈看濮阳休闲观光到湛河
第2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50期:第2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3

五谷丰盈看濮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段宝生通讯员孙少静周冰冰文/图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濮阳市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深感责任重大,历届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

濮阳市夏粮喜获丰收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红薯等。2008~ 2021年,全市粮食总面积持续超过610万亩,其中夏粮超过330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260万吨以上。2021年,濮阳市在秋季遭遇严重内涝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取得了面积646.52万亩、总产289.73万吨的好成绩,尤其是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单产跃居全省第三位。

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取得了濮阳全市“五谷丰盈”的巨大历史成就。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怎样严守耕地红线,着重力量加强耕地保护?濮阳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各涉农部门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落实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等,切实保障耕地面积。

按照“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生产稳定、能划尽划”的原则,濮阳市坚决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把光热水土条件好的优质地块优先划入“两区”,把产粮大县耕地优先划入“两区”,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10.8万亩,做到了持续保障粮食生产用地。

濮阳市持续加大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各县区高度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2019年开始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2019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33万亩,项目总投资4.98亿元;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36万亩,项目总投资5.49亿元;2021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58.9万亩,项目总投资8.83亿元,任务量和投资规模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居豫北地区第一。

“十四五”期间,濮阳市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如何提升耕地地力?濮阳市农业农村局竭尽所能地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推进精准施肥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近年来,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稳定在600万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在替代化学肥料上下功夫,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通过多渠道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逐步减少化肥用量,进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众所周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濮阳市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健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等,充分挖掘土地、种子、肥料、栽培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增产潜力。目前,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优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等得到快速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小麦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和适时晚收、水稻旱育稀植等主推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4%,其中,小麦、玉米、水稻分别为99.6%、95.2%、80.6%。

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力度,为提高濮阳市小麦、玉米等作物良种供应能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思路,以保证种子质量为核心,依托现有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种子企业,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速集成技术推广力度,结合主推粮食作物品种特征特性,集成从种到收各环节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最适”种植模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为优质粮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度,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濮阳市还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强化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因苗因地施策,实行分类管理,环环紧扣推进防灾减灾稳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为夺取粮食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扶持培育新型主体

近年来,濮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在濮阳县和范县分别打造了优质小麦和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逐渐扩大优质强筋小麦、有机水稻种植规模。2021年,推动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培育壮大濮阳县家家宜米业产业化集群、清丰县伍钰泉面业产业化集群和范县天灌米业产业化集群等特色产业集群。食品业逐渐发展壮大,2021年,全市面(米)制品企业达50家以上,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上下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育工作力度,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445个,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发展到11412个,认定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2个、示范家庭农场3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5.6%;50亩以上不同规模的种粮大户4789家,经营土地面积58.6万亩。

新型经营主体已成濮阳市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在带动全市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