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超七年驻村情深深家乡那棵柿子树“钻石婚”感悟新飞集团世韩公司义捐助残汝州邮政 保障寄递渠道安全海棠秋日疏果 明春花开更艳校园科普送法进军营农技下乡调研汝瓷向阳路东延道路具备通车条件
第3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50期:第3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3

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千零一夜--第151夜

家乡那棵柿子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徐云峰

“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有过多少童年的往事……每当我孤独的时候,就想起家乡一草一木……”写下这个题目,耳边忽然回响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是那样亲切、自然。

儿时的老家,家里有一棵柿子树,奶奶说那是刚解放那阵儿“大队里‘均’给我们家的!”当时似懂非懂,感觉就是送给我们家的吧。后来长大了,明白了,原来是村里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成果,我们家是贫下中农。

家乡那棵柿子树,如歌词中的红枣树一样,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那是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柿子树,树冠直径近50米,树干有一个成人合抱一样粗,每年秋季树上结满了柿子,金黄金黄的,懒柿子、烘柿子、柿子饼,是记忆中的美味佳肴。后来分地到户,因为柿子树不在我们家耕地里,以及家里盖房子等原因,就被锯掉了,给家里做了好几套门、案板、衣柜、箱子等,算是“物尽其用”吧。夏天汛期,老家被称为驻马店地区的“洪水招待所”,雨水特别大,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防汛工具,柿子树做的门板,也就摘下来并排捆绑在一起(可当船用),其实没有当过船,却常常作为我睡在树下乘凉的床,很是凉爽,我却总是梦见自己在柿子树上摘柿子呢,也许是柿子树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吧……

如今,我驻村的地方,山上的柿子树也很多,刚驻村那一年,村干部们统计了一下,各家坡上柿子树存量有7000多棵,柿子树都不大,主要原因是砂石土地,根扎不下去,又缺水,都是靠天收。

“老村长”说,除了村口的一些老柿子树外,大都是2002年全市推进退耕还林,村里组织大规模种的柿子树,累计有400多亩12000多棵,如今存留下来的也就这么多了。20年过去了,这些柿子树秋天结满柿子的场景,也曾经是很多孩子儿时记忆里难忘的场景,曾经给家里带来过收入,给孩子们带来过美味与快乐。

在山村经济落后、水果欠缺的年代,柿子是味道鲜美的水果,耐存放的柿子饼,也是度春荒的食材。

如今山里的柿子树,吃的人少了,品相不太好,也卖不出去,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大不如前,年轻人都出去挣钱闯世界了,村里好多柿子树都处于荒芜状态。

驻村第一年(2020年)春天,我策划发起的“一个党员200元认养一棵柿子树”主题党日活动,曾引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党支部的积极参与,累计认养了400多棵柿子树,累计募集资金7万多元,给村里的废弃小学改扩建提供了应急资金,那一年村里累计收了10000多斤柿子,一部分做成“懒柿子”送到报社,其余的大都做成了柿子醋,年底了回馈给认养柿子树的同事们,因为他们大都没有时间来村里摘柿子。

我们合作的柿子醋作坊,是汝州市非遗项目,也是个“百年老店”,原生态陶缸封存,跨年窑洞窖藏,不高温杀灭益生菌,没有任何添加剂,传统工艺酿造,醋色清澈,琥珀色、果香味、酸甜适度,是难得的滋补与厨味佳品。记得2021年春节前夕,给报社同事们送去柿子醋后,接到好几位同事的电话:“徐书记,你们这柿子醋是喝的吗?”言外之意,不像是炒菜用的作料,倒像果味饮料一样、晶莹剔透。

我们的柿子醋,可以炒菜、拌凉菜,更可以直接饮用,每天喝一口,开胃健脾,延年益寿,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每年生产规模都不大,也就3000~ 5000斤的规模,我这边一般销售2000斤左右,主要是送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部分爱心企业,大家都反馈良好。今年又改进了包装和工艺,柿子醋在很多精品销售平台上备受欢迎。

“家乡的那棵柿子树,随着那蹉跎的岁月,是否依然花香如故……”春华秋实,一年一度的中秋时分,又是柿子挂满枝头的季节,那是思念、那是情怀与记忆、那是记忆中的模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