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深耕沃野大地流金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5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9

汤阴深耕沃野大地流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魅力汤阴

□本报记者孙玮秦名芳通讯员田艳云

天蓝风爽,花果飘香。

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田野,一座座秀美整洁的村庄,一个个勤劳忙碌的身影呈现在汤阴大地;一个个工业项目、民生工程、致富产业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汤阴是一片史载千秋、周易道源的古老土地,也是地接殷畿、崇德尚廉的厚重土地。早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汤阴就有先民居住,汉高祖二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汤河水滋养的这片沃土,成为“三圣”之乡。

近年来,汤阴县精准落实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安阳市委工作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精准聚焦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固本、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建设美好汤阴。

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都会落空。要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汤阴县委书记贾晓军说。

汤阴县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好用活提醒、诫勉等手段,切实推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牢固树立重基层、重实绩、重群众公认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在党员群众中了解干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同时,进一步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等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汤阴县坚持“抓基层、抓支部”的鲜明导向,以“群众满意”为风向标,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和保障水平,充分激发广大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着力构建村村争创、人人参与、群众满意的共建共享机制,努力答好“五星”支部创建综合卷。

现在,汤阴县各村建立“五星”支部创建群众积分管理体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积分管理,群众已经真正成为“五星”支部创建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

汤阴县将“五星”支部创建与“雁阵”工程结合,与农村干部报酬“三类五档”体系挂钩,坚持“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抓好“三变”改革推进途径和措施,打造全县乡村振兴产业“一园两带”,力争三年内全县乡村振兴产业达到百亿级。

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近年来,汤阴县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抗灾减灾防灾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汤阴县现有耕地面积64.26万亩,“十二五”以来,累计整合资金11.0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1.62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使全县的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2021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过后,为尽快消除影响,汤阴县积极申报灾后重建项目,充分利用灾后重建资金,高起点规划定位,启动了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5万亩示范区项目。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要求,构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运用现代智慧农业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创建,确定打造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汤阴县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为河南省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标杆。

汤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农田生产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新增排涝达标面积5万亩,年新增粮食产能、排涝、节水、节肥等效益3384.1万元,年农药使用量下降6%以上,道路通达率达到了100%,农田林网覆盖率达90%以上,由传统农业提升到智慧农业水平,达到节水、减肥、减药的目的,实现耕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率提升提高。

汤阴县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粮食产能,做到良田粮用。

全县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建成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科技培训、信息服务、农业监测于一体的农技推广区域站。目前,全县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5个,充实农业技术人员65人。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着力加强农民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全县落实耕地质量提升、深耕深松、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三土三方”等农业集成技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亩均可增收130公斤左右,使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耕地安全、生产稳定、产量高、品质好。2021年10月,汤阴县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汤阴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林果、蔬菜、畜牧、食用菌、艾草、花生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强化保障措施,增强产业实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汤阴县任固镇积极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大棚种植成为老百姓的致富窗口。目前,任固镇建有温室大棚22座,占地约4.3公顷,年收入在400万元以上。这不仅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汤阴县伏道镇依托扁鹊文化和艾草资源,以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引导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艾草连片种植,先后培育建成扁鹊庙周边、岗阳、西水磨湾等一批艾草种植示范基地。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利益,激发农户种植热情,汤阴县还出台了艾草种植扶持政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与专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艾草成熟后,由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目前,该镇艾草规模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汤阴北艾”也以其独特的品质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9月15日,记者在汤阴县伏道镇西水磨湾村艾草种植基地看到,田地里数十名百姓正在忙着收割、打包艾草。该村村民张现仁已80岁高龄,还能依托艾草产业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2017年,响应镇政府号召,我作为村干部,带领我们村几十户农民种植艾草1200亩左右,长年用工几十人,每人每年工资1万多元,每亩产量1吨左右,按当前市场价算一亩地净收入约2000元。”伏道镇西水磨湾村村委会主任张东山说。

在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的艾绒加工车间,一袋袋优质艾绒整齐码放在流水线旁边。公司展厅里,足浴包、艾枕、艾灸条、艾绒被等产品琳琅满目。

2016年1月,通过汤阴县政府招商引资,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落户汤阴县。该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村民”模式,负责为全县9个乡镇的艾草种植合作社提供艾苗、种植管理技术,并签订回购协议,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到厂区及艾草种植基地务工,带动了478户农民通过务工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增收致富,帮助伏道镇214户困难户致富。

目前,北艾之乡的核心产区--汤阴县种植艾草1万余亩。

高质量融合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汤阴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培育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助力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高质量衔接,构建“三链同构、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这些措施落地实现了汤阴县由粮食生产大县向食品工业名县的嬗变,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汤阴县可以做到一粒麦子从种到收‘吃干榨净’,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生产面粉,麦麸制作饲料、食品添加剂,小麦胚芽生产高端食用油,小麦胚芽油副产品生产饲料,脱脂小麦胚芽蛋白用于食品添加,小麦生产加工在汤阴已经形成了全链条的产业化生产。”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艳超说。

中粮集团、今麦郎、益海嘉里、嘉士利、甘源食品、安井食品……越来越多的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汤阴,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汤阴的第一支柱产业。

就小麦而言,汤阴县重点打造面粉深加工百亿级产业园:今麦郎华龙农庄项目年产110万吨功能面粉,益海嘉里一、二、三期年加工小麦规模达到120万吨,投资13亿元的中粮粮谷年加工小麦90万吨、面条22.5万吨,带动全县建成了55万亩强筋小麦生产基地。

“食品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汤阴粮食产业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则进一步筑牢了粮食生产的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解放大量劳动力,进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汤阴县县长胡炜说。

据今麦郎华龙农庄面粉供应部负责人程运峰介绍,该企业2003年开始在汤阴县建设面粉加工厂,现在工厂总投资12亿元,占地226亩,设计4条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3200吨,年产110万吨功能面粉,年产值25亿元以上。

今麦郎在汤阴县联系了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0余家,实行订单生产。程运峰说,今麦郎年消化小麦100多万吨,汤阴县生产的小麦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他们还需要到安阳周边市县购进小麦。

汤阴县的粮食产业带动了包装、物流、社会化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吸纳20余万劳动力就近就业,汤阴县农民打工不用出远门,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

河南省鲲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我省亚临界萃取示范基地,2011年落户汤阴县,结合河南省小麦大省的特点,重点定位小麦深加工,利用汤阴县众多面粉企业提取的小麦胚芽,开发出小麦胚芽油和脱脂小麦胚芽蛋白产品。

该公司副总经理毕险峰介绍说,他们公司的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曾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级,2017年5月鲲华小麦胚芽油荣获“美丽河南·一县一品”称号,给汤阴县食品工业增加了一张新名片。

毕险峰说道,1吨小麦可提取麦胚2千克,小麦胚芽出油率为5%,10吨小麦才能提取1千克小麦胚芽油。作为高档小众油品,目前,鲲华小麦胚芽油不仅在国内的线上线下销售途径迅速拓展,还远销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

汤阴县通过实施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等五项举措,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89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6家,其中益海嘉里、安井食品、众兴菌业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食品企业28家,培育形成小麦、玉米等10大产业链,带动56万亩优质小麦、54万亩优质玉米种植,有效推动汤阴产业升级,实现“企地”共赢。

聚焦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民生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舍得花大钱,用心做‘小事’,办好社会事业,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造福汤阴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贾晓军说。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汤阴县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每年投入不少于1/3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让有限财力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去年超过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洪灾中,守住了零死亡“金标准”;今年1月8日疫情应对中,22天实现“双清零”,没有发生一例外溢;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深化成立两家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全面推进“七统一”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医共体改革任务;实施“雪亮工程”提标升级,实现全县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汤阴县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实施乾坤大道、恒通大道、人民大道等20余条道路提升工程,打通长虹大道、信合路等多条断头路,全方位嵌入城市标识,建成甜水井街、岳庙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打造文化中心、人和公园、精忠公园、汤河公园“一心三园”,努力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美丽城市。

“必须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在延伸产业链条上精准发力,既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也要在乡村工业上下足功夫,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让群众得实惠、增福祉。面对新征程,汤阴县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贡献。”贾晓军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丰收

古城新貌

秸秆打捆

收获的喜悦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