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玮通讯员闫家林
工业发展显示磅礴活力
九月的开封市祥符区,百花争艳,硕果累累。
从工业产业园区到各个村庄,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还是特色农业种植园、乡间田野,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一个个工业项目、民生工程、致富产业正加快推进,为美丽繁荣、幸福和谐的祥符区建设奏响了激越昂扬的“乐章”。
党建引领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促成繁荣的是人。
党建兴,则事业兴;思路新,则面貌新。祥符区党委用适合自己的办法为全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祥符区通过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选好带头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实施积分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带动力,把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好了,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党组织的工作,通过带头人的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而且通过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乡风文明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使他们精神状态得到提升,充满了正能量,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
随着农产品产量进一步提高和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竞争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农户从分散走向联合,建立合作社等联合体。祥符区通过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或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为农户提供服务,使农户加强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向合作、走向联合,通过规模化经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祥符区通过加强党建,营造了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通过党组织强力的治理,使矛盾得以化解、社会环境得以改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走向和谐,创造了生活的好环境、发展的好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各种措施吸引外部人才,优化创业环境,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留住了人才。
有了人才,便有了事业、有了产业、有了品牌。
智慧农业筑牢粮食安全稳固基石
近年来,祥符区委、区政府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以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村环境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作,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的结合,围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为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祥符区投入各类资金11.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95.71万亩,2022年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将达到全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祥符区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融合“5G+智慧农业”先进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粮食产量实现稳中有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小麦亩均增产230斤,玉米亩均增产260斤。
9月15日,在祥符区八里湾镇姬坡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一望无垠的玉米田里,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丰收画卷呈现眼前。
祥符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军介绍说,今年8月上旬,示范区万亩玉米田出现病虫害,8月10日,伴随旋翼的嗡嗡声,6台植保无人机从低空掠过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飞过之处水雾弥散。6名飞防手站在田埂上,手持遥控器操作,一天时间,3000多亩玉米田就完成了“一喷三防”作业。因为依托北斗导航精准定位,无人机飞防作业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同时作业效率更高,平均每小时可飞防50余亩。
“2021年,祥符区八里湾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融合‘5G+智慧农业’先进技术,使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从田间监测到室内平台实时监测的科技化转变,从传统经验管理到现代化装备自动控制的智能化提升。”祥符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涛说。
另外,通过“5G+智慧农业云平台”,能够集中分析处理智慧农业科技监测站采集到的农业数据,以数字可视化的形式为农机、农技、农艺管理团队做病虫害防治决策提供精确数据支撑。
今年春季,祥符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根据5G智慧农业云平台提供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多方筹措资金1400万元,对全区100.5万亩小麦实施了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为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
“将高科技引入农业,促进农业智能发展,主打‘特色’牌,推进农业向智能、高效、特色发展。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正在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引领着全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祥符区委书记、开封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彦涛表示,“下一步,祥符区将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构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致力创建‘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区’,打造‘开封智慧农业样板间’。”
打响品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万隆乡“薯香门第”紫薯、杜良乡“黄金晴”大米、陈留镇“四妮”特菜、范村乡“嘴啦啦”花生……翻开祥符区农副产品知名品牌名录,一股浓浓的“豫”味扑面而来。近年来,祥符区坚持以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通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使一批精品农业蓬勃兴起。
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在祥符区万隆乡红薯产业园区,一筐筐刚挖出的红薯摆满了田间地头,一辆辆满载红薯的运输车辆沿着无缝衔接的“四好村路”驶向远方……挖薯机不停地在田间来回穿梭,翻滚的泥土中,一个个红薯好似一条条红色的鲤鱼从机尾跳跃而出,村民们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箱、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在祥符区万隆乡,通过“三产融合”发展,红薯已成为农民的“致富薯”“甜蜜薯”。该乡逐步构建起以红薯种植、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薯特色小镇”名片。
在万隆乡龙海薯业隆佑昌网货供应中心,董事长吴龙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目前,我们公司每天线上销售红薯1万单左右,还有很多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商联系我们线下订购红薯,每天销售近100吨。”
目前,祥符区红薯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占年粮食种植总面积的近10%,实现年产值7.5亿元。直接从事种植的群众有3万余户,从事红薯生产的合作社有50多家,催生红薯经纪人1000多人、红薯收购网点500多个、红薯储藏点50多个,带动10000余人参与二三产业就业。小红薯带动10万人致富奔小康。
类似的“响亮名片”,在祥符区比比皆是。
据史料记载,杜良这片黄河水滋养的濛金之地是中国的水稻发源地之一,这里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性黏质筋,黄河水、盐碱地造就的大米口感甚佳。杜良乡牢牢把握“品质强农”这个核心,大力发展特色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面积近6.8万亩,引领稻米产业标准化生产经营,真正打响“杜良大米”这一品牌。
陈留镇四妮特菜种植基地被开封市确定为无公害设施蔬菜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在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翼奖。“一茬大棚快菜25天即可成熟,行情好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省内外,收入很可观。”四妮特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前进说。
通过品牌建设,四妮特菜种植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探索种植了鸭儿芹(三叶香)、黑番茄、冰草、意大利茴香球、宝塔菜花等特种蔬菜新品种。周边群众看到基地种植的“稀罕菜”卖上了好价钱,纷纷前来取经。如今,四妮特菜种植合作社为祥符区八里湾镇、兴隆乡以及通许县竖岗镇等种植户提供蔬菜种子和技术指导,直接带动种植户200余户。
祥符区“西瓜”“花生”声名远播,之前“开封县花生”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汴梁西瓜”产地田庄村,群众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施有机肥、统一物理治虫”模式套种的5000多亩花生,经多方认证为有机花生,被引资企业富兰格生物工程(开封)有限公司定为原材料生产基地。祥符区年产100万公斤有机花生,产品销往欧洲和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使农民年增收150万元以上。目前,祥符区正在扶持富兰格生物公司以“祥符红”新品为主,延伸开发花生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着力将“开封县花生”打造培育成知名品牌和知名跨境电商品牌。
在此基础上,祥符区把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撬动农村经济“金杆杆”来抓。通过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措施,提高了全区6000多名专业经纪人的“经纪”质量。仇楼镇经纪人马明亮筹资200万元建成库容量3000吨的冷库,瞄准国内市场做蔬菜购销生意。他和200多户农民签了订单,收购大蒜、胡萝卜和菜花,把这些蔬菜反季节销售,不仅在长沙、株洲、武汉等城市的超市中俏销,而且通过客商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农业增效,祥符区坚持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绿色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确立了“政府扶持、搭建平台,市场主导、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典型引路,社会参与、循序渐进”的“电商+产业”发展思路。
通过坚持不懈的农业品牌建设,祥符区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走俏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据统计,祥符区有300多种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三链同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祥符区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粮食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坚持‘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为引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大力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和食品加工业强区的华丽转身”。祥符区区长张红军说。
祥符区将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争取项目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实施“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五项举措,吸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祥符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18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6家,其中省级、市级龙头企业36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生产经营形式,带动农户10万余户。培育了“开封龙大”花生油、“豫老汉”花生芝麻油、“一见钟情”花生奶、“双方有情”花生奶、“千禧”食品等区域性名牌产品。
其中,河南千裕食品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农科院、开封市农科院合作,坚持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定位,实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祥符区万隆乡、范村乡及陈留镇,与农户签约了5000多亩的无公害富硒黑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确保了无公害花生油的生产原料。
祥符区立足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的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该区已培育形成小麦、花生、大蒜等10大产业链,带动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优质花生、20万亩优质大蒜、15万亩优质红薯种植、6万亩优质水稻等生产基地,有效推动祥符区产业升级、实现“企地”共赢。
2020年4月,祥符区成功申报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西姜寨乡、朱仙镇等6个乡镇121个行政村,覆盖人口29.2万人,园内土地面积91.3万亩,包含6大工程、28个项目,集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创业、服务等功能板块,构建“一轴一体三心四片区多基地”的总体空间格局。
在此基础上,祥符区聚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有序推进22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申报“杜良大米”“祥符红薯”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祥符区已成功通过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验收工作。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全区上下要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进一步关心农村、支持农业、带动农民,和农民群众一道,迎接更大的丰收,点亮更好的未来。下一步,要立足祥符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点亮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点亮现代农业的未来;带着强烈的‘三农’情怀和责任担当,用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点亮农民高品质生活的未来。”王彦涛说。
祥符区高标准农田
朱仙镇启封故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