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青)10月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副处长焦元森介绍,河南省辖黄河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今年前8个月,省辖黄河流域35个国考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30个、占比85.7%,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黄河干流出省国考刘庄断面平均水质稳定在Ⅱ类。流域九市一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8年下降21.3%,优良天数增加27天,栾川、汝阳、洛宁、嵩县、卢氏、渑池6个县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创成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2个省级生态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每年到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达1.5万多只。
在完善政策规划方面,编制了河南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发布了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强化环境治理方面,规范化建设了78个市县级、298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有序推进29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开工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超过80%。
在全面排查整治方面,我省采取“铁腕”排查整治,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率降至4.11%。今年,全省又集中开展了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执法检查、涉水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执法检查、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6个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在坚持严控环境风险方面,常态化开展黄河“清废”行动,指导编制53条主要支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组织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应对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