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驿城区老河乡 香菇种植一年挣一亿图片新闻太公镇向阳而生姜太公故里太公镇袁湾水库工程截流成功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抵京抓住重点关键严格落实责任 坚决打好灾后重建这场硬仗10年推出便民利民措施400余项淅川有个“小江南”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6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0-14

淅川有个“小江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杨振辉

潺潺的溪流,清脆的鸟鸣,烂漫的山花,古朴的村落……寒露已过,时至深秋,在群山环绕的淅川县寺湾镇水田峪村,俨然一幅春日江南水乡美景。

“村后有口泉眼,水流如‘泵出’似的喷涌澎湃,在村中奔腾跳跃,迂回处形成一个个深潭,鱼游虾嬉、穿梭游弋。清澈的泉水两岸,是一层层泛着金色波浪的稻田。”在退休教师吴秀山的记忆中,水田峪村因水稻田得名,也因水而美。如今70岁的他,又担任“文明宜居”村庄创建的“首席顾问”。

2022年,淅川县将省、市“五星”支部创建与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三面红旗”争创相融合,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

“机会来了!”水田峪村党支部书记吴连山介绍,村里召开乡贤会、干部会、群众会,围绕村子“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我们通过串联‘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休闲采摘’,打造全域旅游生态村,拓宽群众增收路。”吴连山介绍,村里的乡贤能人和退休干部、教师、党员,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硬化道路、围筑栅栏、绿化美化,全都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漫步在乡村小道上,在充满烟火气的农家院、老石渠、木雕亭台等古朴的印记里,邂逅了浓浓乡愁;在挂满玉米棒、稻子穗、红辣椒的屋檐下,畅谈着丰收的喜悦;在摆放耙子、石磨、木犁、扁担、箩筐、风车、竹筛、打谷机、簸箕、石碾子等传统农具的廊亭边,追忆着数千年来,在辛勤开荒、刀耕火种、深耕熟耰、精耕细作中构建的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

“这是村里的文化展馆!”吴秀山指着一个农家小院说。小院里,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室内,红色藏品近三万件。指着一张破旧的抗美援朝作战图,吴秀山讲起了发生在70多年前的故事。

1948年年初,村里十七岁的黄海昆和伙伴曹树英、杨景仕一同入伍,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火线入党,拼死杀敌,曹树英、杨景仕先后牺牲。(下转第二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