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河南省代表团继续分组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色香味俱全  “妈妈味”更足心向北京二十大影像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6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0-18

心向北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评论员

大国,大党。盛世,盛会。

金色十月,硕果累累。

祖国首都,万众瞩目。

黄河儿女,心向北京。

迈着坚实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从全国9600多万名党员中选出的2000多名二十大代表,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共襄盛举,意气风发。

肩负全省600多万名党员的信任和重托,承载亿万黄河儿女的心声和期盼,河南69名二十大代表,从华夏之中走进人民大会堂,同绘蓝图,豪情满怀。

“我愿做红旗渠里的一滴水,继续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郁林英,从红旗渠畔林州市黄华镇“幸福庙荒村”走来,扛着鲜红的党旗。

“对乡亲们好就是对党忠诚。能不能让乡亲们满意,事儿上见!”裴春亮,从太行山脚下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美丽的农民别墅走来,装着群众的冷暖。

“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加前沿的知识,打开视野,开阔眼界。”张玉滚,从伏牛山深处的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走来,拿着三尺教鞭。

催马扬鞭运粮到北京,一泓清水汩汩流北京。

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河南人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其他省市2亿人囗近1年的主食也不用发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淅川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陶岔渠首,随着闸门缓缓打开,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一路向北,浩浩荡荡,流经黄淮海平原,穿越黄河,长途跋涉2000多里,半个月后到达北京。近三千个日夜川流不息,一渠丹江水永续北上,沿线8500多万人口受益,首都千万居民饮水无忧。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总书记对河南情深似海,厚望如山。

牢记嘱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走在乡村振兴前列,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卫星遥控收麦,农机全程种地;从“人工操作”到“语音控制”,从挥锄头变成动指头……物联网、大数据在农田里碰撞,各种“黑科技”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个个干净整洁、景致怡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房子大了存款多了,道路宽了心气顺了,邻里和了家庭暖了……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有了党的好政策和贴心帮扶,移民群众搬进了大别墅,老区人民开上了小汽车,脱贫户当上了村干部,广大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沈双义家,种粮越种越有劲儿;光山县槐店乡陈洼村袁明永家,种植油茶收入不断提高;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韩光莹家,经营老家寒舍民宿,日子越过越甜蜜;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闫春光家,开起了香油加工销售店,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邹新曾通过合作社入股分红,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铿锵的话语,时代的强音,奋进的号角。

北京啊北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

镰刀锤头的光辉,照耀中原千里沃野,照进河南农民心田。

我们同心向党,众志成城。

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大河汤汤,大国泱泱。镰刀锤头,光芒万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