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粮食丰产丰收基础图片新闻“三产融合”是“头雁”发展的好模式良种精量播种 实现“藏粮于技”抢农时抓进度 奏响“秋种”进行曲“我的任务就是种好地、多打粮”河南马铃薯生长期气候特点和晚疫病发生规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6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0-20

孙教授谈“头雁”④

“三产融合”是“头雁”发展的好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孙学敏

一、“三产融合”破解“贫困的农业”世界难题

如何把农业做成具有效益的农业,是农业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难题。从世界发展经济学奠基者张培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到上世纪50年代威廉·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再到60年代西奥多·舒尔茨的《转变传统农业》的思想(后二人在1979年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众多的经济学家,包括一批优秀的“三农”学者,大家都在研究“农业为什么低效益”“农业国家(地区)为什么贫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困扰大到农业地区、农业国家,小到农户、各类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问题;它既是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很多从事农业的经营人员思考的问题。

农业对国家健康稳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现在看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达成共识了。“农业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的问题已经不需要讨论了。但经营农业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农业能不能成为有良好投资回报的有效益的农业?或者换个说法,如何经营农业才能挣到钱?什么样的农业经营模式才能让经营者挣到钱,并且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怎样让农业成为受金融和资本青睐的农业?还是个非常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营农业能不能“赚到钱”,以及投资农业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投资回报的问题,好像是一个农民增收的问题,但它更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农业能否和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的问题。按照资源配置的基本逻辑,经营农业如果不能挣钱,如果农业一直是一个低效率、低投资回报率的产业,那么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甚至不那么先进的基本生产要素,都会流向高效率和高投资回报的产业领域,农业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国家的根基也会不稳。所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更是一线的农业经营者探索的问题。

二、我省学者较早形成农业融合发展思路

2010年前后,我省学者关于“平原农区工业化发展路径”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平原农业地区的工业化应走农产品精深加工道路”的观点,认为农区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精深加工,才能把农产品加工的价值留在农区,并通过增加加工业就业、实现税收、技术溢出、服务业发展,在最短距离上实现对农业的反哺,农区发展也才能形成农产品原料资源的优势,进而参与与其他地区工业的竞争。这应该是我省学者较早的“三产融合”的观点。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我省一些县市成功案例的支持。

这种观点,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的“第六产业”的概念有些重合。“第六产业”的基本涵义是:农业生产向第二、三产业延伸,通过农业中一、二、三产业的相互延伸与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农业经营者收入的增加。由于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都正好等于6,因此称之为“第六产业”。

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是我党“三农”理论的重要创新

农民增收和农村、农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上,中央首次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之后发布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来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融合方式、主体培育、利益机制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的形成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是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持续进行理论探索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和农民收入低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在实践中已产生了良好效果,涌现出一大批“三产融合”的示范基地和成功案例。在我们的“头雁”学员中,有不少学员就是这些示范基地的经营者。他们通过“三产融合”,实实在在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头雁”自身发展和发挥带动效应的好模式。

四、做好“三产融合”,“头雁”仍需不断学习

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应认真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知识和成功实践案例,吸收先进的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三产融合”发展的能力,形成适合自身资源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三产融合”模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进入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域,实现农业和先进生产要素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发挥好“头雁”的带动、带领作用。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分为“大融合”和“小融合”两类。所谓“大融合”,是指一个区域(市、县)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开展产业孵化和招商引资,培育和布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三产融合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多环节价值在农区的最大化。在这种大融合模式中,“头雁”往往发挥着区域产业链“链主”的作用,需要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组织协调和资源对接,为产业链竞争力的维持和提升不断注入新的价值。

所谓“小融合”,是指一个农业经营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如家庭农场、合作社范围内),通过实现较小规模的二产、三产的发展,挖掘农业的多功能价值,获取农业生产过程的价值贡献,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复合价值,保证农业经营的较高收益。这种“小而美”的“三产融合”,对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的管理和深度的价值挖掘能力。

总之,不论是“大融合”,还是“小融合”,“头雁”们要想发挥好“头雁”作用,都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他们的“融合”发展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只会“种好”或“养好”就可以了。

“头雁”培育能给“新农人”什么样的教育和帮助?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创新尝试?如何培养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本报特邀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学敏与你交流。

交流邮箱:zzusxm@126.com

交流微信:19937405150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