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底气十足追着志愿梦跑领着更多人一起跑亲商新风景服务新高度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添新军科技送上门守护“菜篮子”3万多亩滩地“喝”上黄河水廉政警示教育吹“清风”心连心集团全国布局潮起风劲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7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14

新乡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娄蒙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新乡市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强化支撑,扩规模、优布局、延链条,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让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2022年前三季度,新乡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8.5元,同比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折射出新乡市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产业链不断拉长、新产业新业态活力迸发、家门口增收路越来越宽的发展格局。

卫辉市后河镇致富带头人指导脱贫户修剪葡萄(资料图片)

稳住基本盘--政策加力增收不断

脱贫产业发展壮大,才能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逐步致富。

--打牢基础,畅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再也不用花大力气跟坍塌的土墙较劲了。”卫辉市上乐村镇曲律村脱贫户李新福站在黄瓜大棚边说,去年暴雨之后,他承包村里的大棚“升级”了。

曲律村的蔬菜大棚产业是脱贫攻坚期间培育出来的新产业,去年发生特大洪涝时,因为位于蓄滞洪区,村里的10座蔬菜大棚全部被水泡坏。

产业怎样继续“长大”?投资250多万元,土墙变砖墙,添上了钢结构,村干部还自发在大棚后挖了排水渠,李新福直呼“真幸福”。

灾害过后,新乡市扎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积极谋划灾后重建项目156个,预算投资15084万元全面修复乡村因灾损毁的扶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畅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金融助跑,资金向特色产业项目倾斜

进入10月,封丘县10万亩金银花进入了最后的采摘期。“干部支持,银行帮助,顺利拿到了贷款,俺家终于可以大面积种植金银花了。”11月9日,封丘县黄德镇贾庄村村民杨花瓶在田里边忙活边跟记者说。

从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金银花是封丘县的增收主力,年产量在1000多万公斤,产值20亿元,带动2.4万多户脱贫户增收致富。但种植期间,尤其是种植前期,部分群众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金融是产业的血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新乡市将信贷资金重点向特色产业项目倾斜,特别对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做到应贷尽贷,对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要落实续贷、展期等政策,帮助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新乡市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32亿元、10382户,新增户贷率为23.11%。

--稳固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支持返乡创业

位于黄河岸边的原阳县,近几年百花、百草、百菜、百果在这片良田沃土生根发芽,蔬菜水果产业蓬勃发展。

吕荣辉就生长在原阳黄河滩边的靳堂乡,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如今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蔬菜和葡萄、桃、梨等果树,从村里的脱贫户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有帮扶干部的功劳,他们常来送政策、解难题。”吕荣辉感慨。

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就业创业是缩短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新乡市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支持有技能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为就业创造新渠道和新机遇。

截至目前,新乡市享受政策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7.6万人,占全市有劳动能力(含弱半劳动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89.29%。

挖掘增长点--特色加持步步为营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钱袋子更鼓。

--立足本地优势与基础,精准谋划特色产业

深秋以来,获嘉县的香菇进入丰产期,城关镇后寺村香菇基地,清晨6点,工人们就穿梭于大棚间忙着采菇。

2018年,为助力脱贫攻坚,获嘉县赴多地调研,选择了附加值高的香菇产业。目前,获嘉香菇产业涵盖5个乡镇,年产值2.8亿元,年产鲜品近万吨,带动近万人就业。

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抓产业就要抓特色。近年来,新乡各地依照自然禀赋和产业体系来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了原阳蔬菜、水果、大米,延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获嘉花卉苗木、香菇,辉县中药材等产业,创出了特色。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焕新提升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延津县紧抓机遇,依托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小麦经济发展新格局。“我们依托‘中国第一麦’优势资源,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精准发力。”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说,延津县集聚了小麦加工龙头企业48家,年消纳县域和周边地区小麦30多万吨。

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弱势农业,新乡市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7家、国家级产业强镇5个,通过发展加工业促进乡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长效巩固脱贫成果

新乡县因势利导,鼓励支持县域内电商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建立电商销售订单爱心防贫基金,为边缘易致贫户购买防贫保险,从源头杜绝新的贫困发生。

不止新乡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新乡市大显身手,培育直播电商、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绿色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增值收益留在乡村,留给农民。

拓宽增收面--链条延伸造福乡村

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改革,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内培”“外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在原阳县扎根后发展迅速,去年又拿到了数亿元融资。

“政府提供了优越的营商环境,我们理应回馈社会。”该公司董事长杨书锋介绍,企业通过就业帮扶使7000多名人员实现就业创业,通过产业帮扶帮助4000多户种养户增收。

新乡市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扶持培育本地发展潜质好的优质企业成长为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目前,新乡市已形成长垣起重、原阳绿色食品、获嘉香菇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6家。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民分享增值效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

辉县市推进清资产、清矛盾、清村霸,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三清三增”专项行动,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强体壮身”。

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路径模式,健全完善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新乡市切实以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厚植乡村发展原动力。

--项目大干快上,项目早实施,群众早受益

“中原农谷”方案印发半年后,作为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项目建设步伐越迈越大。

“中原农谷”目前引进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17.45亿元,在谈项目11个,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正达(中国)、中农发种业、秋乐种业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育种企业落户黄河岸边。

“将来会有更多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入驻,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全省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平原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岳永鹏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新乡市有基础、有底气持续筑牢产业基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描绘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辉县市发展山楂种植,特色产业带民富(资料图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