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李向平)“有了‘垃圾银行’就是好,家里的废纸、塑料瓶都可以拿来兑换日用品,以后谁还乱丢垃圾啊!”11月28日一大早,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街道名都社区居民买敬坤拿着“绿色存折”来到社区里的“垃圾银行”,兑换了一个水桶和两包抽纸。
买敬坤所说的“垃圾银行”,指的是社区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箱。今年以来,该区确定姚孟街道、九里山街道和南环路街道的7个大型居民生活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在这些生活区逐一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箱,并在每个小区配备2~3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据了解,“垃圾银行”主要承接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称重计量和信息统计,可以先在屏幕上选择对应的垃圾分类,然后把相应的回收物投递进回收箱,系统称重后将积分导入对应个人账户中。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相关人员会给每户发放一个智能IC卡,通过刷卡打开系统。
垃圾分一分,弃物变“黄金”。据介绍,该区将进一步加强“垃圾银行”建设,探索完善垃圾分类减量、激励机制,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形成家庭分类投放、村(社区)物业分类收集、区环卫专业队伍分类运输、垃圾处理中心分类处理的四级管理模式,引导广大居民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