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瑞杰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科技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涵盖科技创新本质、价值、功能、政策、战略等方面的连贯体系。深入理解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科技创新的规律,指引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批判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品格,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创新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针对新时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的论断,在历史经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系统论述。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科技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
二、历史逻辑:党对生产力本质认识的深刻体现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是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论提升,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兴衰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认识到“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口号,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进程中,党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论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积极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在对历史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判断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厚植传统根源、开放自主并重的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在方法论、认识论和实践论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发展,深蕴着连续性和创新突变性相结合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科技创新发展历史规律科学把握基础上的洞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历史性,中华文明曾拥有数千年的科技创新优势地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创新驱动下,随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转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科技创新进入焕发活力的历史时期,也更加接近中国重回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目标。
三、实践逻辑: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需要的问题导向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对科技创新专业领域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进行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战略科技的创新,关系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维护国家尊严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对科技效用的要求,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结合,我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创新,要有对科技创新历史趋势的把握,在探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中占领先机。科技创新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四、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和方向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要求。科技创新活动都发生在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和传统以人为本思想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创造性转换,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价值遵循和方向指引。
科技创新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富民强的战略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有助于不断提高经济物质水平,提供丰富而多样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科技创新不能为特定的群体服务,更不能只为资本服务。科技创新是不是真创新需要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验证,符合人民利益的根本方向。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和AI技术、大数据、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科技伦理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大量冲击,资本、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叠加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科技创新领域的诸多风险。习近平强调“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引下,党和国家加大了对新兴科技的治理,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和尊严,维护了国家技术主权和总体安全。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回答了我国科技创新是什么、怎么来、怎么做及为了谁四个问题,形成了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四重逻辑,开辟了马克思科技理论的新境界,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顶层设计,为推动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