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谢辛凌张曹敏
12月21日,记者走进沈丘县刘湾镇刘湾村志远毛驴养殖合作社,百余头毛驴精神抖擞,或仰天长吼,或打滚撒欢儿。合作社负责人余克华哼着小曲,满脸喜悦地忙着给毛驴添加饲草。
憨厚老实、头发花白的余克华早在10多年前,就靠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毛驴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餐桌上的上等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青睐。
余克华说,毛驴比其他牲畜易饲养,疾病少,饲养育肥周期短,一般情况下,引进一批商品肉驴,最多饲养4个月就可屠宰、订单销售了,屠宰好的肉制品供不应求。
“当初创办养殖场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山东德州一次性引进小毛驴30多头,经过精心饲养,4个月后,每头小毛驴增重达100多公斤,当时一下子就净赚七八万元。”余克华激动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在产业经营过程中,他采取“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当下,他创办的养殖合作社已发展存栏毛驴150多头,走“购小养大+育肥屠宰+订单销售”的路子,全流程闭环经营,使产业链效益最大化。合作社每年育肥出栏屠宰商品毛驴达300多头,除去饲养毛驴的各种费用,出栏屠宰一头毛驴净赚2000多元。现在市场每公斤售价102元,年获利70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如今,随着资金的积累,致富后的余克华内心格局变得更大了,眼界放得更宽了。谈起下一步打算,他信心满满:“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联合村里有意愿的村民成立商品肉驴养殖协会,带领大伙儿紧跟新时代,牵着毛驴唱富歌,抱团共奔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