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刘飞
今年24岁的张兵是商水县魏集镇张庄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8岁那年,他的父亲在郑州建筑工地上被意外砸伤,造成下肢瘫痪,母亲不辞而别,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每天放学后,张兵都要跑回家帮父亲做饭、料理家务,并照顾父亲的起居等。
初中毕业后,张兵在家乡开了一间小商店,以贴补家用,后来收过废品、开过网店,但最后都失败了,生活陷入低谷。2014年,张兵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还有各种政策分红,一系列惠农好政策,让他和父亲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想脱贫致富,但苦于没有门路。张兵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前来走访的镇、村干部。不久,镇、村干部就安排张兵到魏集镇宇翔驾校干勤杂工,每月200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方便照顾父亲,他非常乐意。
工作之余,张兵学会了开车,并认真研究、揣摩教练员的讲解和示范,经过考核和培训,他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工资也从每月2000元涨到6000多元。他首批带的7名学员,全部通过了考试。因为成绩突出,张兵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教练员”的称号。家里的收入提高了,第二年张兵家便如愿脱贫。此外,在镇、村干部和学员们的撮合下,张兵和邻村一名女学员相识相爱。
多年来,从家中一贫如洗到住进窗明几净的楼房、开上崭新的轿车、娶上新媳妇,张兵一家人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几天,我正和妻子商量,准备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取名为‘党恩’,让他时时刻刻记住党的恩情,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幸福美好的生活!”12月25日,张兵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