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农户种粮的“主心骨”图片新闻让家乡艾草更有“含金量”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订单式种养旱涝都保收种植胡萝卜种出“国际范”传承老手艺制成“金银丝”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06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03

禹州市杨园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刚

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潘高锋

2022年12月28日,在冬日暖阳里,记者顺着禹州市梁北镇新铺的沥青道路一路向西,进入杨园村,油坊飘出来的油香味、整修一新的小广场、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文化栏中的故事讲述着杨园村的历史,街道两旁的文化墙呈现着杨园村崭新的风俗面貌。

“广场修好了,再也不用闻臭气了,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在广场上锻炼身体、跳广场舞,小日子越过越好还得感谢王书记!”正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杨大妈高兴地说。

杨大妈口中的王书记,指的是禹州市机关事务中心驻杨园村第一书记王志刚。杨园村位于禹州市梁北镇西部,全村297户1128人,辖三个村民组,有31名党员。该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相对较慢,集体经济薄弱,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刚的到来,杨园村发展再一次迎来新机。

2022年6月,王志刚到杨园村驻村后,每天走进田间地头看实情、进家入户摸家底,了解村里的村情民意,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帮扶慰问,谋划着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过上更好生活、杨园实现美丽蜕变。“驻村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王志刚说。

在走访过程中,王志刚发现杨园村集体经济薄弱,仅靠闲置的村小学收取1.5万元的租赁费。他就召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多次商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在多方考察学习、征求村民建议后,决定村集体提供场院,盘活闲置的房屋,吸引榨油技术能手回村创业,通过合作分成的方式,筹资50万元成立了杨园油坊。目前,已购置分离机、油罐、菜油机等榨油设备,年产小磨油、菜油3万斤,年产值21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增加到5万元。

为让村集体收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王志刚和村“两委”摸索出“快慢结合”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快”以产生效益快、投资小、有经验的小磨油、菜籽油加工为主导,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慢”以种植前景好、见效慢的花椒种植为龙头,规划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花椒,目前已种植100余亩。

在村里,王志刚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事,但他总会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商议,按照轻重缓急来统筹解决这些问题。这使得驻村工作在群众中更有亲和力和信任度,村民有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反映到村里,村风民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条命是王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帮我捡回来的。”杨园村82岁的老人刘文田提起王志刚,满是感激地说。前段时间,刘文田不小心掉到了沟里,由于年纪大,自己一直起不来。王志刚和村“两委”干部把他送到了村卫生室,对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伤口进行了包扎。

在走访中,王志刚了解到,杨园村一组有个垃圾场,堆满了生活垃圾,一到夏天就蝇蚊乱飞、臭气熏天,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意见很大。在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王志刚和村“两委”干部向上争取资金10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和健身器材。

王志刚表示,杨园村目前已形成“1+5”的战斗堡垒,通过“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的强大合力和“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杨园村将以新思路、新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双提升,让杨园更美、村民更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