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姬冠鹏
在叶县赴昆山的送工打工队伍中,有不少年轻稚气的面孔,他们中有些是已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校毕业生,大多是第一次走出家门,还有一些是赴昆山的“第二代”务工人。
“父母在昆山已打工十多年,靠打工赚钱,供应我和姐姐上学。父母老说他们没知识没文化,拿不到高工资,要多挣钱,就要有技术,为此都让我们上了技校。我今年17岁,郑州绿业信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2月3日,来自夏李乡郭庄村的牛梓阳说,父母和姐姐厂里开工早,农历正月初五就乘车返回了昆山。
牛梓阳说,他准备先到厂里干操作工,抽时间考察考察当地的电子商务企业,准备从事电商直播,若收入可以,就跳槽。
今年23岁的王军伟家住辛店镇田寨村,几年前在昆山一家电子厂务工,后来因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便辞职返乡。“回乡后搞养殖,养了20多只羊,因规模太小,一年也就挣个一两万块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以后要找对象,要结婚,花钱的地方很多。”王军伟无奈地说。
新年伊始,正当王军伟在为新的一年干点啥发愁时,出嫁的姐姐打来电话说,她今年要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一来方便照顾父母,二来可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出去闯,他心里的石头这才放了下来。
“姐姐这么支持我,让我很感动,我没有啥理由不好好干。”王军伟笑着说,春节期间,他得知今年县里还要“点对点”送工到昆山,于是便报了名,决定再去昆山打拼一番。
“等到昆山再比较一下,争取找个差不多的技术岗位,学点儿技术,还能挣得多一点儿。”王军伟信心满满。
“儿子今年17岁,去年从叶县职业中专毕业,学的是汽修专业。我们母子这是第一次到昆山来打工,好互相有个照应。”来自常村镇常村村44岁的李娟说。
这次入职昆山好孩子集团的夏李乡45岁杨红霞说,她通过县里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会了缝纫技术,第一次来昆山打工,一上岗工资就能拿到6000元以上。“孩子18岁,今年就要从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了。我先来探探路。”她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在叶县往昆山送工的700余人中,第一次外工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有200余人,其中不乏技校毕业生。
“随着技术产业升级,技术人才会越来越吃香,工资也会比一般工人高出不少。作为年轻人,不但要掌握一技之长,更要能吃苦、肯钻研,在‘精’字上下功夫。”叶县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局长樊建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