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新乡市“馨香悦读”满城芳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12122.45亿元! 202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候选人评出镇平县一个电话农资上门新县春耕有序丰收有望滑县麦田淋灌节水高效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3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15

永远的怀念

追记济源示范区审计局驻石槽沟村第一书记陈建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郭明波

2月12日,雨,春寒料峭。

济源坡头镇石槽沟村,绿油油的富硒小麦含着“泪珠”,成片成片的白菜制种地里,条块分明的白色薄膜在雨水中分外显眼……

在农家、在面粉厂、在大田里、在新开工的农家乐,在石槽沟村的每一个旮旯儿,眼力所及,睹物思人。

这个人就是逝去的驻村第一书记,一个扎根乡村一线8年的共产党员,济源示范区审计局驻坡头镇石槽沟村原第一书记陈建政。

陈建政的简历非常简单,14年军旅生涯,后任济源审计局经贸科科长,2014年10月驻村扶贫,2022年6月因病去世。

驻村8年,陈建政连续7次获得了济源“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2021年他主动把优秀指标让给了其他同志。

2018年,陈建政获得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2019年,陈建政的驻村事迹入选全国第一书记《我的驻村故事》。

2022年8月,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作出决定,追授陈建政“济源示范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2年9月,陈建政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可2022年的这两个荣誉,他缺席了领奖,他不在了。

在石槽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室”,陈建政的被褥被群众用白色的塑料布包裹着,依然放在床上……

“陈书记的办公室兼住室我们会永远为他保留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陈建政就是石槽沟村的第一书记!”今年70岁的石槽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董建军用颤抖着的手擦了擦满脸泪水。

“能吃上放心水、纯净水,这真是托了陈书记的福”

石槽沟村,位于万佛山脚下,因群众开采石块做石槽而得名。

这是一个鸡鸣三地的村庄,东与焦作孟州市接壤,南与洛阳孟津区相连,全村130户502口人分布在4.1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

“我们村,群众穷是因为吃水困难,浇地困难,没有主导产业,1200亩耕地靠天吃饭!集体穷是为了一条路,2006年村里举债近50万元修了一条到孟州的水泥路!”董建军说。

2014年,石槽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也就是在那一年,51岁的陈建政主动请缨,来到石槽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进村第一天,陈建政就开始走访、调查、倾听、问策,仅用10天时间就把村里情况摸了个遍,而群众反映最多最急切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吃上放心水。

找水!找水!陈建政为此常常夜不能寐,先后邀请4家勘探公司到石槽沟村勘探。

2015年冬天,济源水利局钻井队进驻。经过50多天钻探,钻深定格在369米。

水虽然打出来了,但经过化验:氟含量超标,需要建设4个过滤设备,整个供水工程资金需要200万元。

对石槽沟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从哪里来?

陈建政潜下心来研究扶贫政策,在审计局、水利局、财政金融局的帮助下,终于争取到了“一事一议”项目,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陆续到位。

“找水期间,陈书记带着勘探队员,翻山越岭,勘查水源地。打井时,晚上就和施工人员睡在工地,拉拉家常,商量商量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去做!”曾参与勘查水源的村干部王得屹说。

“能吃上放心水、纯净水,这真是托了陈书记的福!”陈建政人走了,但石槽沟村全体村民的心声在。

“没有陈书记,石槽沟村就没有今天的千亩富硒小麦基地,也没有这远近闻名的‘石庆牌’富硒面粉”

吃水问题解决了,可因为缺乏灌溉,靠天吃饭,村里的土地产出很低,甚至有撂荒现象。

解决生产用水又成为陈建政的“心头大事”。

归属洛阳市吉利区(现孟津区)管辖的柴河水库,主流域在石槽沟村,但水往低处流,石槽沟村的土地得不到滋润。

2018年,陈建政不怕坐“冷板凳”,开始“跑事”,他用诚心感动洛阳和济源有关部门,跑成了事。

最终,由坡头镇政府牵头,投资120余万元,在柴河水库北端建起了拦河坝,修建了2座提灌站,从此,石槽沟村的1200亩耕地告别了“望天收”。

这事还没到头。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陈建政开始围绕着1200亩耕地做文章。

2012年开始,济源农业部门就把富硒产业作为提升农业品质的着力点,积极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

2018年秋,陈建政邀请济源农科院技术人员实地调研,土壤采样、种植评估。

调研结果:适合种植富硒作物!

起初,一些村民不了解富硒小麦的价值,觉得种啥都一样。陈建政和村干部深入细致地做村民的工作,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定期进行科技服务,手把手教种植管理;协调济源农科院以低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将优质小麦种子提供给村民。当年,济源千亩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科技示范基地落户石槽沟村。

培育一项产业并非易事。

“我们每次到村里技术指导总能见到陈书记,即便是周末。”济源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彭涛说,“有次急需资料,陈书记并不在村里,没想到到了深夜,他竟把整理好的资料完整地发了过来。”

陈建政看得远。

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陈建政组织石槽沟村成立了石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跑项目、跑资金,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石磨小麦面粉加工厂,并注册了“石庆牌”商标。

如今,石槽沟村是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项目基地,全村种植富硒小麦1200亩。“石庆牌”富硒面粉走进了全国农交会、扶贫产品展销会,每到年底,产品供不应求。

2022年9月,石槽沟村的小麦面粉等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

“石槽沟的富硒产业都是陈书记的功劳,可他再也看不到了!”石槽沟村村委委员赵传刚说,“没有陈书记,石槽沟村就没有今天的千亩富硒小麦基地,更没有远近闻名的‘石庆牌’富硒面粉!”

“村里的事,每个村民的事,陈书记都一清二楚,他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今年68岁的孔令德,中年离异,唯一的女儿出嫁,房子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以前在洛阳吉利当保安,年逾六旬后没有单位雇用,只好打零工。

“陈书记是个大好人!”提起陈建政,孔令德两眼落泪。

2000年,孔令德突发脑梗后,在洛阳吉利靠接济度日也不愿回村。陈建政得知后,带领村干部多次耐心说服他回村。

陈建政争取政策扶贫款,带人帮助孔令德修缮房屋,加盖了厨房、卫生间,添置了沙发、电视,装上了煤气,硬化了地面。接电时,本该孔令德自费花的1000元都是陈建政出的。

有吃有住还要有活干。

陈建政又为孔令德在村里争取到公益性岗位,不但让他每天有活干,每月还有1000元的稳定收入。

“不管刮风下雨,我分包的路段每天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然对不起陈书记!”孔令德说,“干活时,我每次抬头,好像总能看到陈书记对着我笑。”

2019年,石槽沟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石槽沟村每一户每一人的事都装在陈建政心中,陈建政家里的事石槽沟人却很少知道。

2019年8月,脱贫攻坚战的攻坚期,陈建政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

单位的领导、村里的干部群众都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一段,但陈建政却说:“这时候,驻村第一书记不能不在岗!”他想用不停的工作来充实、“麻痹”自己。

驻村8年,陈建政的妻子赵牡丹身体不好,住院大小手术4次,但陈建政从没有耽误工作……

“村里的事,每个村民的事,陈书记都一清二楚,他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董建军说,“我打心眼儿里佩服!”

村民反映到市区的交通不方便,陈建政就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开通了石槽沟村通往市区的客运班车。

村干部年龄偏大,操作电脑不熟练,陈建政主动帮助村“两委”打印材料、查找资料、收发文件,还动笔撰写石槽沟村村志。

2021年夏,济源连降特大暴雨,陈建政吃住在石槽沟村,天天往村民家里跑,裤子湿了、鞋子烂了全然不知。

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党员突击队,在全村3个村口设置屏障、搭建临时板房,并和大家一起值班。冬日的夜晚,寒风刺骨,他主动承担起夜里的值班任务:“我一个人,在哪里都是睡觉。”

驻村8年,陈建政写了厚厚的12本扶贫工作日记,详细记录了石槽沟村村民的家庭情况、贫困户致贫原因等各种问题,以及梳理出来的工作重点和解决办法……

2006年,石槽沟村修路欠下的47万元外债,在陈建政驻村的第3个年头全部还清。

2021年,石槽沟村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石槽沟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万元……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陈建政是石槽沟村的第一书记”

2022年,陈建政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

2021年年底,陈建政感到腹部疼痛,经医院诊断,没想到竟是肝病晚期。

农历正月初三,出院的第一天,他一如既往地来到石槽沟村给村民拜年。

看到他手术后乌黑枯瘦的脸,村委会委员赵传刚说:“我们都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但他却向村民隐瞒:是个小手术,没什么大碍。”

2022年4月20日,陈建政处理完最后一批驻村事务,不得不前往郑州进行第二次复检,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石槽沟村……

2022年6月23日,陈建政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9岁。

石槽沟村86岁的老党员赵功升,当老伴告诉他“陈书记不在了”时,他不相信这是真的,连连摇头,一气之下,还把老伴骂了一顿……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济源示范区审计局新任驻村第一书记苗东升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建政老兄驻村8年,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干的,我接过他的驻村第一书记接力棒,唯有像他一样,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和告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这样评价张建政,“在济源,古有老愚公移山,今有新愚公陈建政为扶贫、为乡村振兴咬定目标,默默付出,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济源这片土地上,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陈建政是石槽沟村的第一书记!”石槽沟村村民的话语,在春雨中,在万佛山的苍翠中,在千亩富硒麦田间,在济源这片热土上久远回响……青山不语,草木含泪。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