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寿光蔬菜奔向乡村振兴产业兴 乡村富备足农资保春耕“春风行动”进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忙科技送地头果农甜心头50名农民将“持证上岗”首批楼宇工会联合会揭牌打造农村安居养老家园再买一台大型拖拉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3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20

郸城县组织农民走出去学习经验、引进来管理模式

“嫁接”寿光蔬菜奔向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徐松李岩)“去年6月,俺去山东寿光学习,全县首个寿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就是我建的,种第一茬挣了3万元。”2月16日,郸城县汲水镇王古同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依次排列,棚内的“金优一号”黄瓜长势喜人,基地主人36岁的王宁、史小偏小两口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搭乘寿光销售快车,24小时后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据悉,2020年,郸城县“嫁接”寿光蔬菜种植模式,引进河南三禾益民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寿光蔬菜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全县推广种植日光温室蔬菜,采取统一供苗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产品近处销往周口、亳州周边,远处销往郑州万邦、北京新发地、武汉白沙洲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汲水镇第一时间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于2020年6月组织13名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种植户前往山东学习。年轻力壮的王宁、王长青、张留永深受启发,在全县率先建棚、最早受益。

“头一茬种的是哈密瓜,尝到了甜头,2021年又建了一个大棚。去年的黄瓜是8月份种植、35天上市,一直卖到春节,一个大棚挣5万多元。”王宁掐指算着丰收账,笑逐颜开。

同为王古同村村民的王钱,曾因错过寿光蔬菜落户郸城的第一班车而后悔。但是,他凭借全家都是蔬菜种植“土专家”,再加上寿光技术员的指点,巧用滴水灌溉、压茬种植,在点花、打杈、吊苗、采摘等精细管理方面得心应手。他的一个占地2.1亩的大棚一年纯收入7万多元。

“去年10月中旬栽苗、11月上市,正好赶上春节前夕好行情;年后栽苗、3月上市,一直卖到麦季本地菜上市,又是好空当。这是寿光的第八代冬暖式大棚,下大雪时棚外零下十几℃,棚内15℃。”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王钱和妻子付高英就住在大棚的管理间,除了吃饭睡觉,一天到晚在棚内忙活。

今年33岁的张留永与众不同、敢于创新,是全县唯一一个“双棚合一”的种植户。他的大棚位于汲水镇大段庄村,总长213米、宽15米,面积4.2亩,在棚内跑一趟就相当于标准足球场的一个来回。张留永善于动脑,在棚内通道上安装了运输轨道和电动运输车,有轨运输代替了人工搬运。他说,他将把更多学到手的寿光经验用到实处。

“采取政府投建、群众使用和群众自建、政府帮扶的措施,2020年到2022年我们建成了94个大棚,今年全部投产达效。”汲水镇党委书记刘芳修介绍道。

“种苗由上市公司寿光南澳绿亨统一提供,肥料是花花牛集团统一提供的有机肥,寿光专家全程统一技术指导,我们公司负责建设施工和销售运营,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实现产品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运行长效化。目前我们公司在郸城已经建成日光温室458座,预计2023年全县将突破600座,郸城菜将端上更多大中城市的餐桌。”河南三禾益民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鹏欣慰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