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豪杰)2月21日,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绩效评价暨管理培训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出席会议并讲话,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参加会议并作评价。
小麦体系选育的郑麦379已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优质小麦种植品种,年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花生体系参与完成的高油品种选育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22年,重构重塑后的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创新,迸发强劲动能,在破解小麦、蔬果、两牛等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制约上硕果累累。
会上,17位首席专家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县域产业提升、生产应急服务和决策咨询、媒体宣传、团队建设五个方面,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卢为国、省食用菌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代表、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占伟作经验交流。
胡若哲在会上指出,2023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起步之年,体系专家要时刻以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实际行动、务实成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深刻理解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和内涵特征,努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锚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在农业基础研究、产学研转化、集成模式创新等领域加快补齐短板。要坚持“农科教推一盘棋、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整合创新、推广、培训三个体系、三支队伍优势资源,加强全链条技术协同攻关、模式集成和示范应用,形成区域性重大问题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针对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的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郑晓杰介绍说,一要“树起来”,团队和专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持续扩大体系品牌优势;二要“瞄得准”。要聚焦产业技术痛点堵点难点找方向、定课题,让成果更“接地气”;三要“走出去”,要扩大产业用户、地方政府、创新主体等各领域“朋友圈”,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四要“团得紧”,要强化统筹协调、内部管理,调动团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联合在一个目标下、一条产业链上、一块试验地里;五要“写得好”,要对有特色、有亮点的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归纳和提升,打造样板典型;六要“讲得好”,要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大宣传频率,提高体系知名度、认可度;七要“相互比”,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专家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干得好、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