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魏森元
2月20日,汝州市米庙镇米庙村一处临街楼房大厅内,七八名女工正坐在机器前制作鞋面。“昨天赶一批订单,工人们加班到深夜,不少人选择今天休息。”今年28岁的负责人李帅豪介绍说。
2013年,李帅豪中专毕业后,在广东、浙江一带寻求发展。
“在外久了,就特别想家。”李帅豪说,“深思熟虑之后,我于去年5月返回家乡创建了鞋制品加工厂,投资近30万元,购买了30余台针车、画样机等设备。”
李帅豪说:“返乡之前,我就考察了项目,也了解了家乡的扶持政策。从成本投入和市场前景来看,鞋制品加工项目投入少、前景好、村民易上手。”
李帅豪介绍说,春节前生产了不到5个月,挣回代加工费20余万元。加工厂招聘了30余名本地村民,投产后的前3个月基本都是在做培训,虽有订单但产量上不去。
“头三个月边学边做,工资3000元,学会之后是计件工资,目前我一个月能挣3500元。”王河盘村村民李文芳说。
在30多名务工人员中,今年32岁的郑生华工资最高,一个月8000元。她是李帅豪“挖”来的加工厂主管,从事制鞋行业已有十几年。
“高薪聘请郑生华是加工厂发展的需要。”李帅豪说,“由于订单充足,加工厂的规模势必要扩大,非常需要像郑生华这样的人才。”
“代加工业务逐渐成熟后,我们将上马成鞋生产线,设计制作自己的品牌鞋。”李帅豪说,“年前,我在外出考察中,发现‘网红鞋’的生产经营模式很不错,目前正在筹划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