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卢氏 抢时机扩投资强产业优环境移民村建设典型全国推广图片新闻院士团队助力 “正阳花生”身价超百亿“嵩岳之娇”秀三月土城村“不土”乡村振兴路上争“书香”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5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09

院士团队助力 “正阳花生”身价超百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胡瑞琪

“‘远杂6号’‘远杂9102’‘豫花37’……这些都是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深耕正阳20余年的科技成果,没有院士就没有正阳花生今日的辉煌。”3月6日,在正阳县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正阳县花生研究所所长余辉指着一排装满花生种植标本的透明玻璃瓶介绍说。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起步晚、产业层次低、创新动力不足。为此,正阳县下好“院士经济”先手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创新驱动实现优势再造,引领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正阳建设。

正阳花生种植面积达170多万亩,总产量50多万吨,连续26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但20年以前花生产业大而不优、大而不强一直困扰着正阳花生产业的发展。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2000年,正阳县花生研究所邀请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张新友来到正阳,围绕花生产业发展需求刻苦攻关十余年,相继育成“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高油、抗病等40余个新品种,研究探索高出地面13厘米起垄种植方式,用科技开创了黏土种花生的奇迹,让正阳花生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018年,正阳县委、县政府出台《正阳县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正阳县加快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中国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团队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深入合作,研究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采取“六统一”模式,大幅度提高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被国家、省花生专家称为“正阳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正阳县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强烈的“引才聚智”信号,吸引6个花生体系的60多位专家学者来到正阳和张新友院士共同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形成了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三级技术服务体系。相继转化花生产业科技成果73项,培育、研发、推广花生新品种16个,正阳县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河南省唯一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60万亩全国最大的(花生、小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院士助力下优质花生供应链价值凸显。正阳县抢抓机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围绕“吃干榨尽”延长花生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投资花生精深加工业和电商产业,君乐宝、鲁花两个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正阳,培育出了花生天地、八个人电子商务等本地花生精深加工企业40家、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食品加工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撬动了花生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团队10余位专家博士10多年坚持在正阳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花生生物毒素全程控制技术以及花生减毒固氮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正阳花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北有张新友院士助力打造‘种子芯片’,南有李培武院士绿色技术加持。我们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对花生产业实施优势再造,不断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正阳县委书记王东征说。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院士经济”在正阳大地红火上演的同时,催生了代兴种业、邦农种业等一批大型花生育种企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万名。

张新友院士及其团队培育的一款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号”,被正阳邦农种业公司总经理杨展以300万元买断,与普通花生产品相比,“豫花37号”每公斤价格可增加2元~3元。正阳邦农种业公司实现了从种花生到种花生种子的跨越,尝到甜头的杨展积极投身于种业振兴,承接《优质抗病宜机收花生良种攻关项目》,与张新友院士共同开展高效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筛选创制种质资源,在农业农村部获得登记备案新品种3个。

近年来,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豫疆合作花生论坛、全国花生减毒固氮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大田测产与现场观摩会等8个全国性大会在正阳召开,正阳县先后斩获了“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县”“中国(国际)花生产品交易中心”“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正阳花生”,知名度也不断攀升,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320亿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