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实习生宋沣益通讯员张鸿雨龚敬涵)3月15日,郏县白庙乡白庙村增会家庭农场红薯育苗基地大棚内,几名村民正在给红薯幼苗浇水。
“苗出得比较齐整,随着气温回升,浇浇水可更好地促进红薯苗生长。”农场主人冯增会介绍说,他的红薯育苗基地共有18座大棚、68座小冷棚,育出的红薯苗可供8000~10000亩地使用。
“今年育的品种有西瓜红、牛奶薯、澳洲紫白、紫薯、蜜薯等7个品种,有适合烤的,有适合煮粥的,还有淀粉含量高宜下粉条的。”谈及红薯,冯增会如数家珍,“现在大家都注重饮食健康,薯类粗纤维的营养价值被广泛认可,这几年红薯卖得很好。”
今年52岁的冯增会是白庙村人,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0年返乡流转土地专业种红薯。
白庙乡一带红薯种植历史悠久。以前乡亲们全凭老经验留种育苗,红薯外形差、产量低,卖不上好价钱。冯增会到郑州、洛阳、济南等地拜访红薯种植大户,虚心取经。后来,他和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侯文邦结识,通过引进脱毒原种薯苗进行扩繁,走上了科技种薯新路子。
2012年,冯增会注册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5月,成立了增会家庭农场,流转500余亩土地种红薯,后又带领500户社员(包括46户脱贫户)种植红薯3000多亩,当年村民收获红薯750多万公斤,平均比自留种繁育薯苗增产40%。由于质量上乘,750多万公斤红薯虽高于市场价,但不到一个月便售卖一空。
2018年,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援建的平顶山众鑫一家亲薯业有限公司在距离白庙村不远的宁庄村成立,大量收购高淀粉红薯,冯增会培育的红薯苗成了“香饽饽”。“以前我们自己留种育亩,不舍得掏钱买,后来发现新品种红薯亩产三四千公斤,是普通红薯亩产量的1.5~2倍,现在我们都喜欢选购增会家庭农场的薯苗。”宁庄村红薯种植大户叶建军说。
“无论是种庄稼还是种红薯,必须相信科技,积极选用新品种,才能有好的收益。下一步,我会多和高校搞好对接,争取把郏县红薯变成‘黄金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谈及今后打算,冯增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