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在产业兴旺创建上动真劲,围绕红薯一体化产业生产,去年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红薯,今年计划再流转50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3月12日,淇县卫都街道黑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关保说。
卫都街道黑龙庄村依托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致力于打造集育苗、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产业园,建立“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采取“三三四”分配方式,达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目前,首茬红薯苗已全部销完,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
近年来,淇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坚持从抓好头雁、明晰思路、筹集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加速、赋能增势。
注重起势,发展关键在人为。淇县坚持把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举措,以头雁拓思路,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陆续回引78位“头雁”回村任职,提供最优资源、最好的思路,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抓培训促提升,实施“头雁”素质提升工程,放眼全国挑选培训基地,举办村集体经济专题精品培训班16期,组织基层干部队伍到全国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提升“头雁”发展经济能力。定制度明奖励,将村集体经济收入净增长10万元以上或增速达80%以上纳入“明星党组织书记”评选的重要考核指标,对评上“明星党组织书记”的,其工作报酬分别参照县长、副县长、乡镇长实发工资发放,充分激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干事热情。
主动聚势,产业重点在思路。梳理总结出土地入股型、村企合作型、乡村旅游型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七种模式,下发至村一级,指导全县基层开阔思路,挖掘优势,形成一批发展模式新、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先进典型。
善于借势,发展保障在资源。借助于“不失时机”的上级政策,主动借势,充分用好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资金,撬动社会资源参与,26个已建成试点项目年增收289.7万元;致力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发掘,充分整合利用农村既有资源、资产,盘活老学校、旧村委会等闲置资源216处,实现资源变资金、资产变收益。(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田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