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聚力“五星”创建引领乡村治理党建网格化赋能基层治理图片新闻禹州市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拼”字当头争示范满弓劲发抢“春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6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30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访新乡市副市长、卫辉市委书记崔红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孙玮马丙宇通讯员杨广玉常泽辉刘桂宾

3月18日,卫辉市庞寨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掀起了麦田灌溉高潮,农民使用喷灌设备自动灌溉,旋转的喷头画出奇特的“白圈”,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春灌图”。

“尽管2021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小麦播种晚,但我承包的这1000亩地里,因为有先进的水肥、监控、田管系统,种的是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的良种,2022年小麦亩产仍然达到1300斤,赚钱了!”庞寨乡种粮大户赵树义看着长势喜人的麦田,满脸喜悦。

卫辉市位于黄河北部、卫水之滨、太行山东麓,辖13个乡镇、341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总面积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68万亩,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

2021年7月,卫辉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42.08万亩,24.4万亩粮食作物绝收;农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农业经济损失52.8亿元。2021年8月,面对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失,卫辉市统筹安排灾后农田除涝、改种补种、抢收抢种和2021年冬和2022年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农田积水全部抽排完毕,确保了2022年夏粮丰收。

卫辉市是如何依靠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呢?就这个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新乡市副市长、卫辉市委书记崔红建。

农田提质改造提高粮食产能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认为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更有信心了。”崔红建说。

为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卫辉市始终站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乡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强化保障,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八方面内容,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严要求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尽快修复水毁农田,卫辉市积极申报灾后重建项目,充分利用灾后重建资金,高规格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启动了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要求,以智慧农业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结合现代智慧农业物联网,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卫辉市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4.98亿元,建设面积36.55万亩,涉及全市13个乡镇,包括水毁农田恢复、水毁农田重建、水毁农田新建3个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极大提升了粮食产能,亩产增加90公斤以上。

卫辉市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智慧”更“智能”。除了建设微气候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水质监测、病虫害监测等智慧农业设施设备外,还安装了智能灌溉系统。种粮大户可直接打开智能灌溉系统或利用手机进行远程操控,实现精准高效灌溉,科学管理,保障农业用水需求,提高了示范区的防灾能力与农田质量,做到了旱涝保收。

硬件建成后,卫辉市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大力推广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了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生产的“五统一”高产创建模式。同时,为了提高粮食产能,卫辉市还加强良种研发和农机推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地好了,种地方便多了,技术先进了,种田的人专业了,稳产高产就更有保障了。

管规划重设计建好民生工程

崔红建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卫辉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高规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有效推动了建设工作开展。统筹整合优质资源,深度优化设计方案,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有效降低管理费用,有序推进工程进度。卫辉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从人员、资源、财力、精力等方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有力推动了工程实施。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卫辉市在严格遵守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规划的基础上,以村为单元、以乡镇为单位,坚持基础配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生产规划与村庄规划相结合、坚持项目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三个结合”,高起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工作。

同时,秉承“建设农业公园”的工作理念,规划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完备、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达到“农业生产”和“生态宜居”双提升,实现增绿、增值、增效,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中,卫辉市坚持把指挥部建在田间地头,每个项目区均设有工程建设指挥部,县、乡(镇)同步建立工作台账,推动各项工作具体化、节点化;实行严格的督导检查和绩效考评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目标责任,实现了工程协调、施工和交接“三个无障碍”,确保项目工程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发挥效益。

完善管护机制发挥长久效益

崔红建说,“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

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卫辉市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出台红头文件,制定《卫辉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对管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项目所在乡镇为管护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职责的落实。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日常排查机制,确保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有人管护、有人监督、有人维修。

管护经费是保障管护机制长效良性运行的关键,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卫辉市克服困难,在市财政按亩投入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管护经费来源,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出人、出钱、出物资;同时,积极大胆探索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机井设施纳入财产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日常的管护和维修,运用市场杠杆作用,保障高标准农田设施高效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加快建设步伐助推产业增速增效

崔红建说,卫辉市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把农田质量与产业发展效益统筹起来,规模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卫辉市已培育壮大企业1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6家,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四大主导乡村产业,依托恒升食品、英杰食品、东良裕田、龙升面业、世魁等龙头企业,通过“养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之间形成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发展。

卫辉市立足“卫红花”、桃子等产业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思路,高质量打造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5360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农民稳步增收。目前,全市“卫红花”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1330吨,总产值2932万元;桃子种植面积达4.8万余亩,产量近12.8万吨,总产值15亿元。2022年5月,卫辉桃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了让农产品更好外销,卫辉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182万元,以信息平台为窗口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上游产品和下游服务的高效对接。探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头市场+批发市场”等模式,推动形成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新机制,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高品质生活需要。

卫辉市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上也做足了文章。该市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到9个,其中“金农情”小米、“太行仙蜜”桃、“南河湾”草鱼、“柳卫”桃等入选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2021年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顺利通过年度考核验收。

“建设高标准农田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在大幅度改善农田耕作条件的同时,服务好项目区的老百姓,是用心守护的底线。将高科技引入农业,推进农业向智能、高效、特色发展。”崔红建说。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正成为卫辉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引领着全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下一步,卫辉市将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构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致力创建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区,打造智慧农业样板间。”崔红建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