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漯河品乡村“五味”偃师三轮摩托车产销量占全国份额三分之一图片新闻洛龙区乡村颜值内涵双在线一季度我省GDP同比增长5.0%“豫农绿色优质名片品牌计划”启动技炫中原许昌首家蒙牛奶源基地破土动工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8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27

行走漯河品乡村“五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王东亮孙雅琳仵树大

近年来,漯河以“中国食品名城”美食文化为贯穿,以贾湖骨笛、小商桥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相继开通了4条幸福乡村生态游线路,串起了“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考古遗址贾湖村、康养旅游大李村、生态旅游胡桥村、乡愁记忆袁集村等旅游景点,2022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明确提出,要推动食品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提升改造,融入贾湖、许慎及食品等文化标识,以漯湾古镇、食尚年华、河上街、南街村等为依托,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精心谋划下,4月29日,作为中国食品博览会的热场活动,“漯河2023美食嘉年华”将在临颍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拉开帷幕。“五一”假期期间,省内外游客在“馔遍沙澧”寻味美食的同时,还能循着4条幸福乡村生态游线路“行走漯河”,来一场“洋、古、野、俗、养”五味俱全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新体验。

“洋味”智慧农业新食尚

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与郾城区商桥镇商桥村交界处的“小商桥”景区,是岳飞成名之战--郾城大捷的主战场和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所在地,也是脍炙人口的《满江红》的诞生地。

在商桥村,还有一个热门景点--“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园区内的爱思嘉农业科技,是一处面积达85392平方米的设施农业大棚,大棚里种着高12米的“番茄树”,一串串的樱桃番茄晶莹剔透。

“大棚采用了荷兰文洛式温室结构、瑞典Svensson的幕帘天窗系统、椰糠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熊蜂授粉等十大先进农业技术,实现了新能源、物联网、光电、无土栽培等多学科前沿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符鹏鹤介绍,“去年9月完成了首批12万株番茄定植,采摘期长达10个月,预计年产3000吨大粉番茄、串串樱桃、夏日阳光等优质番茄,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除了温室大棚,园区内移步换景,花世界花境景观、熊孩子乐园、建业大食堂、二十四节气民宿……“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以农食融合为主题,建设了食尚里街区、花世界温室区、休闲农业区、思嘉民宿区、思嘉田园区、设施农业区六大区域,集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乡村特色亲子游乐、农事和民俗演艺、农业创意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能赏奇花异草、观田园风光、品特色美食。

“这里好吃、好玩又好看,我这是第二次来了。”临颍县耿庄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兴奋地说。“园区吸引了大批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小学生前来研学实践,日均客流量达2700余人次,周末高峰期日接待小游客3000余人次。”食尚年华总经理王双赞说。

“古味”传承一脉文韵香

距今7800年~9000年的贾湖遗址,因出土被称为“中华第一笛”的贾湖骨笛而闻名于世,被确认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处的贾湖村,是贾湖遗址所在地,村南的贾湖水草丰美。

“贾湖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开馆。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贾湖先民建造房屋、耕种水稻、驯化家畜、制作陶器的模拟场景。”漯河市文旅局驻贾湖村第一书记赵伟凯说。

如今,贾湖村已建成了集文化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休闲于一体的贾湖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漯河市幸福乡村游2号线。

“游览贾湖遗址,可不要忘了品尝北舞渡胡辣汤。”在贾湖遗址博物馆,记者巧遇带领客人考察项目的北舞渡镇镇长胡占江。他说,北舞渡胡辣汤也算是中原老字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利用2.5亿元专项债打造的胡辣汤文化小镇正在做开工前筹备,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胡辣汤文化产业基地范本。

“乡野味”守护一方生态美

高大的巨紫荆、红玉兰树下,恐龙园、丛林穿越、蹦蹦云、松鼠屋等游乐设施穿插其中……走进建在临颍县大郭镇胡桥村苗木基地里的3A级景区蝈蝈部落,扑面而来的是充满野趣的生态气息。

绿树掩映中的胡桥村,一直以来的主导产业是绿化苗木种植和园林绿化,如今,胡桥村依托村内水系景观、5000亩苗木基地两大生态资源禀赋,在深挖乡村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文旅产业,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旅游特色村。

2023年1月,胡桥村与四川九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蝈蝈部落旅游精品项目。“我们现拥有胡桥实业、胡桥园林、胡桥旅游开发等三家村集体企业,在继续做好主导产业苗木种植、绿化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模式转型、价值转型,打造‘胡桥乡村文旅’,带动文化消费、教育培训,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胡桥村党总支书记胡青举说。

“俗味”诠释农耕文化牌

“村里有1200多亩地,其中400亩发展光伏,剩下的800多亩地流转给了瑞兴农业科技公司。”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村支书周尽忠说。

村民都干啥?答案是:建设民俗旅游村!

袁集村因集市繁荣而得名,旧时漯河至南阳古官道临村而过。至今村中仍然保存一处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有古井、古桥、古树、古建筑、古商道等历史文化资源。

“我们与河南郑百园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庄牌坊、房屋、道路、坑塘等进行统一设计建设,现已建成袁家宴美食园、农耕博物馆、农民画传承基地和乡村戏楼、综合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村民通过租赁、务工、经营、入股四种收益方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全民参与、自愿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周尽忠说。

袁集民俗村项目已初现成效,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了袁集村首届灯光节、村春节晚会等活动,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50万元。

“康养”颐养天年在田园

“大理很远,大李很近”。临颍县瓦店镇大李村古民居院子里的七里香,又迎来了盛放的季节。

大李村以“民宿改造”为基础,以“乡愁文化”为灵魂,以“文旅+康养+研学”为主线,走出了一条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特色之路。

临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付沛沛,2019年曾被派驻到大李村任第一书记。

付沛沛说,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大李村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应着力发展沉浸式旅游项目,比如手作、彩绘墙、中医康养等,都很受游客们的欢迎。

过去,大李村很多人出去打工,留下大量老屋老院,部分老屋的年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末。

在县城经营婚纱影楼的村民李跃军、李晓华夫妇,将自家院落整修得富有诗情画意,并带动了一股老屋改造潮,也吸引来了有实力的公司落户大李。

大李村有一条街,街两边坐落着21户村民的宅院,其中只一户有村民居住。2022年4月,漯河颐家康养产业有限公司来到大李村,要将这条街改造成中医康养一条街。负责人王慧玲说,中医文化展示馆、中医康养艾灸馆等项目已经初步建成。

村里有着100年、200年历史的民居,经过现代化的整修,正焕发出新的风采,城里的游客在这里寻找乡愁的同时,身心也将在中医文化中得到治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