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华通讯员付忠于)“这正在装箱的番茄,是准备卖到驻马店超市的,他们到地头拉货,每斤2块钱……”5月10日,在汝南县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种植户王团结看着刚摘的番茄笑得合不拢嘴,“我总共承包了三个大棚,第一茬番茄就摘了一万多斤,照这个行情,今年估计挣个四五万元没问题。”
王团结所在的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占地2000余亩,一期投入10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流转农户土地1000多亩,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15座,钢结构拱棚38座,3420立方米容量的保鲜库一座。该园区通过“4+1”(“4”即“政府+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农户”,“1”即统一园区化管理模式)的经营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将政府、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紧密结合在一起。园区每天吸纳周边100~200人务工,带动40多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月增加务工收入3000元左右,同时为18个村集体每村每年增加5万元收入。
汝南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设施蔬菜示范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示范县。日光温室越冬番茄周年生产是汝南的特色,有“河南番茄看汝南”的美誉。
“一亩园十亩田”,为把设施蔬菜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汝南县编制了《汝南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把设施蔬菜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集中连片打造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先后出台了《汝南县农业产业扶持办法》《汝南县关于调整产业扶贫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蔬菜设施基地及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经营者给予奖补;蔬菜基地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的,由县乡统一规划、县乡财政补贴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在蔬菜产业基地新建日光温室可使用金融贴息贷款,并给予奖补。三年来,汝南县累计投入蔬菜发展资金近3亿元,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加快了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铆足了后劲。
在占地3000余亩的汝南县番顺西红柿产业园,322个日光温室内一行行番茄秧苗排列整齐,青的、红的、黄的各色番茄压满枝头,工人、游客来回穿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汝南县先后整合涉农资金8250万元,作为全县165个一般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资到汝南县番顺西红柿园区内建设日光温室,在全国设施园艺专家李天来院士和全国蔬菜学家喻景权院士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生态防控、改进设施等发展番茄种植,年产番茄7500吨,畅销广州、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产值达2.4亿元。按照“政府+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管理运营,在实现165个村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不低于4万元的基础上,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00个,承包大棚户可实现每年四五万元收入,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多赢。
近年来,汝南县蔬菜年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32万亩左右,设施蔬菜保持在7万亩以上,年产值达25亿多元。汝南县从事蔬菜产业的经营主体有236家,注册有“汝宁”“绿苑”“番顺”“菜园王”等商标,是农业农村部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重点县、省科技厅命名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