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乔连军
5月19日,晴空万里,景色宜人,走进商水县张庄镇五万亩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宛如铺开的金色地毯,微风吹拂,起伏荡漾。
再过半个月,小麦就要收割。今年的小麦产量如何?在张庄镇五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记者邀请了张庄镇种粮大户邱守先、周群元、王振谈种田感受、说高标准农田变化、话小麦丰收。
“您看,这‘秋乐-百农307’小麦,短秆、大穗、抗病能力强。去年,我订单种植2100亩,收成不错,今年我这2100亩地全部种植了这个品种,并且与合作公司签订每斤高出市场0.25元价格回收合同。加上今年雨水足量,风调雨顺,适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大丰收已成定局,亩产1500斤没问题。”种粮大户邱守先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信心十足。
今年53岁的邱守先,是南陵行政村村民,他说:“小麦大丰收,全靠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浇1亩地租工费、成本费80元,一天最多浇地5亩。现在浇1亩地只用5元的电费,一天可浇地三四百亩。如果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也不敢流转2100亩地。”
“南陵坡是商水县‘五湖十八坡’中的一个大坡,一个坡就有2万多亩地。我们訾庄村的耕地都在南陵坡。以前缺井少路,种植的庄稼遇上连阴天没法运到家,种的瓜菜运不出去、客商又不愿意来,村民越来越穷。近几年,国家投资1.5亿元,在我们张庄创建五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农田里修筑了水泥路、新打了机井、安装了地下水管和地上喷水设备。我种植的1000亩小麦籽粒饱满,亩均1500斤稳当。”訾庄村62岁的种粮大户周群元一边揉麦子,一边告诉记者。
与邱守先、周群元不同,八里王村种粮大户王振更有实力。今年52岁的王振流转5000亩土地种植了优质小麦,还托管了6000多亩小麦,并购买了30多部大型机械,建设了高标准粮仓。“种了5000多亩小麦,却没有感觉累。因为大型机械、固定式自动喷灌设备、植保无人机、墒情测报站发挥了巨大作用,加上订单种植,每亩小麦又多收了二三百元,我感到种地能赚钱。明年,我还要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王振信心更足。
张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灵说:“商水县五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通过高效节水节约了资源,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年可新增经济效益785万元,真正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了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