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李世旭
5月24日,郏县茨芭镇东姚村村南的麦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几个村民站在地头田埂上,一边聊着收成,一边等着收割机到自家地里去割麦。
“今年雨水好,我这两块山岗薄地也丰收了。”坐在地头的三轮车上,村民姚胜欣一脸喜悦。
东姚村全村1000多亩耕地大部分都是山岗丘陵地,由于缺乏水源无法灌溉,每年的收成都不好。
地薄缺水麦熟早。东姚村是茨芭镇第一个收麦子的村子。从5月23日开始,村子麦地里就有多台收割机作业,到处都是收割机的隆隆响声。
开着收割机为姚胜欣割麦的人叫张二兵,是邻近的汝州市纸坊镇人。他和妻子头天来到了村里,5月24日一大早就有人喊他割麦。临近中午,他们已经割了30多亩小麦。
“这里地块小,时间主要用在了频繁转圈中。要是地块合适,一亩地六七分钟就能割完。”张二兵说。
张二兵从事割麦已经近十年,这些年,他几乎每两年都要换一台收割机。今年4月份,他又花了19万多元买了一台新的收割机。新机器动力大,用起来顺手,麦子割得干净,留茬还低,很受群众欢迎。
“我们在村里也没有找联系人,都是用户看着割得好,大家相互介绍的。”张二兵的妻子说。
上午11时30分,姚胜欣家最后一块小麦收割完毕。他把三轮车开到收割机旁边,一阵轰鸣声过后,麦子从机舱里“流”到了三轮车上。
“往年这两块地的麦子用三轮车最多拉两趟,一亩地也就产个三四百斤。今年拉了三趟,亩产600多斤没问题。咱这山岗薄地,600斤算是大丰收了。”
麦子放完,收割机关了舱门,在另一个村民的引导下向下一块麦地开去。姚胜欣则开着三轮车,拉着满满一车子麦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