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产品高品质要效益试种小吊瓜致富顶呱呱袖珍西瓜个头小带动致富功劳大鸵鸟浑身都是宝村民致富有妙招“毒物”变宝贝致富添新路特色产业富民惠农金银花开出“致富花”登封杏子成熟了果农“杏”福了新县手工挂面“晒”出幸福味道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06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30

中牟县孙庄村

向农产品高品质要效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产业:蔬菜

关键词:选对路子致富快□本报记者冯刘克

通讯员张雯霈文/图

“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5月18日,在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乡谣农场,孙中岭感慨地说,“老辈人留下的农谚放在现在还没错,但是我们不能再死守着这些农谚干农业了。别说收一大筐红薯,就是收十大筐红薯,农民也发不了财、致不了富。”

孙中岭是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看来,要想把农业干出名堂,还是要向农产品的高品质要效益。

“普通番茄正常情况下顶天了一斤卖5元,你知道我们的番茄一斤能卖多少钱吗?”他卖了一个关子。

“有个番茄品种叫夏日阳光,沙瓤多汁、酸甜可口。闭上眼一口咬下去,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就这个品种,在我们乡谣农场种了10个大棚,每斤卖70多元。你觉得贵?它还真不是最贵的。”孙中岭说。

“我们从日本还引进一个番茄品种,叫静冈三号,目前在河南省是独一份。这个品种颜值很高,色泽均匀红润;口感方面,甜度高、香气足。这个品种的番茄每斤要卖100多元。”他接着说。

在乡谣农场,还种植有茄子、辣椒、黄瓜、萝卜、叶菜等众多蔬菜,无一例外,都是走的高品质、绿色食品的路子。

“中牟农民种大蒜,赚三年、赔三年、不赚不赔又三年。”多年来,村民沿袭传统种植方式,分散经营,结构单一,难以实现增产增收。2011年,孙中岭开始担任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探索以土地、人力、资金、农机、人才五种入股方式集中集约经营,以村民为主体,以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经营,建成1800亩的“萤火虫·乡谣农场”,发展高端绿色蔬菜、水果种植和农业服务业项目,探索农村合作经营新模式。

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因实施有机种植,土地需要净化3年以上。第一年平整土地,群众没说啥;第二年土地还是荒着,有的

群众就急了,说“这么一大片好地,荒着真可惜”;第三年的春天,土地还是闲置,有的群众开始打退堂鼓,要求退股。“群众心里有意见,我们家的大门天天被敲得咚咚响。”孙中岭说。

孙庄村依靠干部分包重点户、党员分包重点人,讲解有机种植的好处,苦口婆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撑到第三年年底,土地监测达标了,孙庄村开始有机种植的实践。看到田里开始长苗了,群众的心又拢在了一起。

乡谣农场一期1800亩土地上,建成高效日光温室117座、钢骨架大棚60座、家庭农场365个、现代育苗连栋温室5860平方米、生态葡萄园163

亩、软枣猕猴桃6.6亩、桃园360亩,一年四季,蔬果生长,生机勃勃。接着又建成蔬果保鲜库15000吨、3000吨各1座。

“市场永远不缺高端消费者,缺的是高端商品。我们种出了高端农产品,如何精准地抵达高端消费者的家中,这又是一个难题。如果走蔬菜批发的路子,利润会被经销商拿去很大一部分。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决定走‘进园采摘和订单式配送’的路子。目前,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固定客户,每天通过4辆冷链物流车把新鲜蔬果送到郑州市区的分发点,然后再配送到小区的订购消费者家中。”孙中岭说。

如今,孙庄村乡谣农场吸纳就业人员600余人,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高品质农产品,亩均收益从400元涨到8000多元。入股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又吸引了村里其他农户加入。孙中岭说:“今年,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再建56座日光温室,增加种植品类。同时,增加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电商服务,让农民依靠农业种植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受益。”

孙中岭在查看番茄长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