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活动让汝州曲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保护传承曲剧我们责任重大作为发源地的人民更要保护传承好曲剧艺术家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未来的戏曲在青年” 这句话不是白喊的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09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02

“未来的戏曲在青年” 这句话不是白喊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艳佳

5月26日、27日这两天,我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参加了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班。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虽然仅仅两天,但我受益不小、满载而归。

巍巍华夏五千年,非遗文化的源远流长写不尽,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道不完。戏曲文化历经汉、唐、宋、金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形态,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再到如今的灿烂辉煌,这就是艺术生命的延续。

高新建老师说,戏曲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生旦净末丑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形各色的人物,有这样一句话:生旦净末丑,老虎狮子狗。从不同行当的外部造型,我们可以对其身份、地位、性格、品质有所划分。高新建老师还为我们详细地讲解和展示了“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的动作,让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小生、就是花旦,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这就是戏曲艺术的魅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曲剧文化不应停滞在原处,应紧随时代推陈出新,在创新中发扬。

张转社老师说,戏曲表演是“不定格”的,我们要会塑造灵活的角色,在引用化用中学习、在求索创新中开新局,就像李树建老师在《清风亭》中独树一帜的演绎,赢得了观众们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张转社老师还说,曲剧表演要会“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要会摸索、有悟性、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的感触很深,因为当我作为观众时对演员有喜爱和期待,但当我作为台上演员时,观众的反应就是我最在乎的。我刚学习曲剧时,有一次在公园进行公益演出,偶然听到我的老师陈彩芳说了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得。当时,她说:“不论大小演出,演员都不能抱有随便的心态,演了咱就得对得起剧本、对得起舞台、对得起台下的观众、对得起自己热爱的艺术。”我觉得,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的。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念念不忘、回味无穷。在最后一堂课上,李全生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曲牌中常用的曲牌调式。它们之间很神奇,有共性也有个性,这就是曲剧艺术的魅力。李全生老师还说,天下曲剧是一家,以后大家都是朋友了,有什么疑难随时联系他,大家一起探讨。这就是爱岗敬业,是骨子里的热爱。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是接地气的艺术,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发现戏曲很神奇,当我学了之后就像是把唱、跳、弹、演……都学了一遍似的,凝聚力很强,不愧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曲剧文化不乏这般顽强之气,于艺术原野上肆意生长。近几年,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案相继出台,足以体现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我们要在国家支持的最强助力下,将埋没的金子发掘出来,在移用化用中学习、在求索创新中破局,让曲剧文化走出“圈”、走向世界。

为什么要开展此次培训呢?我想,一方面是让我们来获得新知,弥补不足,提升境界、素养的,另一方面是让我们去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择一事奉一事的精神,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曲剧文化。

老师说,有两种了不起的人,一种是给予我们物质财富的人,比如科研人员,另一种就是给予大家精神食粮的人,比如文艺人员。作为非遗传承人,也要在“赶考”路上,学习发扬曲剧文化,努力朝前奔跑。

“未来的戏曲在青年”,这句话不是白喊的。作为青少年的我,喜欢家乡的戏曲,同时也有了一种责任,去传承家乡的曲剧文化。可能我的力量很小,但“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要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要洋溢自信之气,紧跟时代步伐,让曲剧文化攀上高峰、站稳脚跟。

大梦无疆,远志翱翔,复兴、传承我们的曲剧文化,也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个人简介

马艳佳,16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级19班学生,曾获“第十六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银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