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博李燕孙好闯
从30%到12.5%,从田间到粮库,商丘干部群众正在全力协作,开展一场降低小麦水分的“接力”。
小麦水分增高这件事一直悬在民权县花园乡赵楼村坤元家庭农场负责人贾安林的心头。持续的阴雨天气让他农场的部分早熟小麦水分含量达30%左右。6月3日趁雨停间隙,贾安林赶忙到地头查看小麦情况。
“为了不让种子田小麦的水分增加,我用无人机多次开展飞防,通过无人机起飞的风压吹掉麦穗上的雨水,希望能起点作用吧。”贾安林说。趁着雨停间隙,乡里帮他调配多台收割机抢收了700多亩小麦,并及时送去晾晒、烘干。花园乡专门成立了6支由党员组成的“三夏”服务队,积极调配收割机,全力帮助农户抢收。
7公里外的花园乡小老家村旺丰农机合作社烘干车间,随着烘干塔的机器轰鸣声,金黄的麦粒从传送带上倾泻而下,慢慢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因为阴雨天气,这批趁天晴抢收回来的小麦含水量高,一次要烘够4个小时。”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峰说,“我刚检测过,这些麦子的水分已经从30%降到了13.5%,达到安全出售的标准。”
6月4日下午4时,天又开始下起了小雨,粮食烘干塔微电脑控制系统上显示烘干塔已运行56小时40分,张国峰两天来也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人和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刚帮来自绿洲街道亓堂村的村民装卸完小麦。”张国峰说,烘干塔外的厂房里,还有一堆堆的湿小麦排队等待烘干,任务紧迫,不敢多休息。
“晾晒、烘干后,小麦水分在13.5%以下且符合质量标准的我们会尽快入库,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粮食品质。”中储粮宁陵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芳说。
“入库后的小麦,通过粮面压盖、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等科技储粮技术,可以使13.5%水分的小麦逐步稳定在12.5%以下。”魏芳说,小麦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控温保水措施,可以合理调整小麦水分含量,使其水分保持在12%~12.5%之间,延缓粮食劣变时间,提高储粮品质,确保危急时刻调得动、用得上。
中储粮宁陵直属库还成立“党员突击队”“青穗志愿者服务队”,对家中劳力不足、没有运输工具等特殊原因的农户,队员会从小麦收购、运输、整晒、售粮全过程提供义务服务。凡是到中储粮宁陵直属库售粮的农民,随时为其提供休息、等候场所,免费供应茶水、降温降暑药品等。
从30%到12.5%,一场降低小麦水分“接力”的背后,是守护中原粮仓安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