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科技小院的一天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抓三让”推动烟叶产业发展壮大机械化中耕培土技术要点技术有指导烟田管理忙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2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0

烟草科技小院的一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产业兴农,科技先行。烟草科技园,既是有形的科技小院,也是无形的创新平台,一头连着研究所和高等学府,一头连着工业企业和田间地头;一方面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一方面辐射带动学界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助力“三农”后继有人。烟草科技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终将一点点生长出收获和希望,一点点滋养乡村、播种梦想。

5月29日7时30分,笔者从平顶山市区乘车去往位于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的现代烟草科技园。

25公里、40分钟车程,市区一般上下班的通勤距离,但穿过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穷乡僻壤、乡野村落间,一群当年的天之骄子、硕士博士生坚守了8年。

8时10分,来不及寒暄,技术中心主任李俊营就安排起了当天的工作:“常栋,上午去宝丰县肖旗乡张伍庄村那块儿麦烟套种试验田采集一下土壤样品。”

“带好工具,马上出发!”技术中心副主任、农学博士常栋领到任务,立马招呼项目组成员。

自封袋、一次性橡胶手套、离心管、冰袋、泡沫箱、取样铲等工具准备妥当,负责跟踪这块试验田的许跃奇、何晓冰等人即刻启程前往张伍庄村,笔者紧随其后。

刚坐上车,天下起雨来。

利用在途时间,李俊营跟大伙儿一起学习了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天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李俊营说。

“科学家?瞅瞅我们哪儿像!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技术中心的女汉子何晓冰笑着说。

科学家?农民?思索间,大约10时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看着他们麻利地拿起各自的工具,轻车熟路地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走向试验烟田。

平顶山连日来都是阴雨天气,踩在松软的地里,两只脚带起厚厚的两团泥巴,很显然,他们司空见惯,朝着烟田深处走去。

“这块试验田承担的是豫中烟区粮烟融合高效种植项目。”常栋边走边说,“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既保证一定粮食产量,又让烟叶尽可能少受小麦等农作物影响的间作套种方式。我们条带式地把烟叶和小麦以不同的带宽和密度,与不同的品种套种,来观察烟叶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两种作物的边际效应,总结能否相对提升小麦和烟叶两种作物的产量。”

没走多远,他们三个人停下脚步蹲了下来,扒开一棵烟叶,熟练地用铲子挖下去、拔出来,小心地拨弄烟株的根部。

“这个土样可不是随便取的,必须是紧紧依附于烟株白色根系的土壤,而且不能夹杂肉眼可见的杂质。”何晓冰说着,把手上的土样反复搓捻,确认符合要求了,才小心地将其装进写好标记的离心管里,单垄样品1、双垄样品2、4垄样品3……

雨越下越大,阴暗的天空、绿油油的烟苗和3个倔强的身影,看得人心里油然产生一阵感动。12时,三个人采集完样本,回到技术中心。“烟叶样品要赶紧杀青,土壤样品尽快做分析。”常栋边下车边跟伙伴儿说。

“我们没有午休的习惯,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去往试验田的路上。”12时30分,吃完饭,何晓冰说,“杀青结束,我们要去另一个项目的试验烟田测量一下烤烟新品系Y2001的农艺性状,顺便查看一下烟田的病害发生情况。这个项目是通过设置不同移栽期来确定该新品系在平顶山烟区的最佳移栽时间。”

雨停了,因为新品系Y2001地块儿离技术中心不远,大家一致同意步行过去,试验人员除了常栋、许跃奇、何晓冰,又增加了杨楠、王明鑫、张富生和阴广宇。

趁着常栋他们进地测量的间隙,笔者和正在烟田干活的李口镇大张庄村烟农张振朋攀谈了起来。

“我种了8年烟叶,在技术中心专家的帮助下,不断尝试新技术、新品种,烟一年比一年种得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说话间,袁庄村烟农王子浩也来到了试验烟田。“一看见试验烟田有人来,我就赶紧跑过来看看,听他们说、跟他们学,可比技术培训还精准。”王子浩说。

“看来你对试验田不陌生,对他们很信任啊?”我问。

“那当然!去年我的烟有一部分出现焦边的情况,我以为是缺肥了,但是追肥浇水后并没有改善。我拔几株烟拿到技术中心请教常栋博士,他分析后断定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按照他的方案,果然解决了问题。”王子浩说起去年往事,仍然充满感激。他接着说:“生产中有啥疑问,趁他们几个来试验烟田,我都会来问个明白。”

16时30分,“叶长54厘米,叶宽30厘米,径围7.5厘米,株高64厘米……”试验数据一一测量、纪录。

“丁零零……”常栋的手机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

“常栋,刚才郏县堂街烟农李小兵打来电话,反映他家烟地里有一些烟苗长得不太正常,等你回来咱去看一下吧。”是李俊营打来的电话。

“好的,我马上过去。”常栋加快了脚步。

李小兵的烟田在郏县堂街上李村,从试验田开车过去需要10分钟。

一下车,李俊营等人马上进地,熟练分工后,有人查看烟苗,有人询问李小兵用哪个育苗棚的烟苗、什么时候播种、哪天移栽。

“异常的烟株叶子萎蔫,在整块烟田呈点状分布,占比5%左右,拔出后可见根部发育不良。”何晓冰查看后向大家汇报。

“看来得抓紧总结当前烟叶生产关键技术要点,尽快告知烟农。”李俊营指着眼前几株几乎瘫倒在垄体上的烟株说:“杨楠,回去准备好摄影器材,咱们拍一期技术服务指南,发到烟农群里。”

随后,他们给李小兵详细讲解了应对措施,直到他彻底明白、清晰掌握防治流程,才返回科技园。

18时,回到科技园。顾不上休息,杨楠放置好三脚架、补光灯,开始录制技术服务指南的小视频。与此同时,李俊营又给大家安排起明天的任务:“把手头其他的工作先放一下,当务之急是调查当前烟田的病害发生情况。咱们分3个小组,常栋和杨楠在郏县,王明鑫和许跃奇去宝丰,何晓冰和张富生去叶县……”

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李炜文/图)

常栋、何晓冰、许跃奇在试验田观察分析土壤和烟叶叶片长势

常栋、何晓冰、许跃奇踩着泥泞的乡间小路将采集的样本带回科技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