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谭亚廷赵羡芳
仲夏时节,镇平县的乡村和田野间,处处散发着丰收的气息,遍布乡村的富民产业生机勃勃,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
近年来,镇平县在乡村振兴中以人才为引擎,以产业添活力,以文化润民心,玉乡大地处处涌动振兴大潮,让群众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体验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人才赋能添活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夏日,镇平县杨营镇的中原荷花博览园,满塘娇艳,清香袭人。
返乡创业人士楚国林创办的万亩莲藕生产基地,观赏莲面积达2000余亩,引进、培育国内外名贵观赏莲300余种,栽植名贵花卉、景观林木5万余株。建成百荷园、莲生廉文化长廊、荷塘月色、土特产品展等一批观光体验类项目,年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
近年来,镇平县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利好政策精准“滴灌”各类企业及创新创业主体,聚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今年春,镇平举办了“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暨第一届创新创业大会,广邀镇平籍在外人才437人齐聚故乡,敬聘27名嘉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顾问、创新创业导师,引进招才引智项目47个。镇平还建成各类人才公寓552套。尊重人才、优待人才,让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思想共识。
产业发展增动力
网红滑道、山地卡丁车、儿童游乐场……位于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的红岭山地运动公园与镇内菩提寺、樱桃沟、太公湖景区形成互补,成为镇平旅游新地标、乡村振兴新亮点。
红岭山地运动公园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结合农游一体化打造休闲运动和旅游景点。该景区负责人程飞云还与凉水泉村集体合作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成立河南红岭传祺食品饮品有限公司,加工农产品和生产饮用山泉水,开发双孢菇系列食品,形成了一条劳动密集型双孢菇产业链,年均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增收500余万元。
产业发展不仅带富了群众,村集体也有了“进账”,解决了村里发展公益事业“钱从哪儿来”的问题。村里通了柏油路,修缮了老院落,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樱花、缀满枝头的红樱桃,激起城里人看美景尝鲜果的欲望,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镇平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三产融合”,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打好“玉、鱼、花、面”四张牌,加快推进“三链同构”,构建龙头在开发区、龙身在返乡创业园区、龙尾在中心村的“龙形”产业格局。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金融+农户”模式,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以文化人聚合力
“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山里娃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时代楷模”张玉滚朴实而深情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位听众。日前,在镇平县雪枫街道办事处,一场“镇平县争先创优宣讲会”正在进行。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为在全县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倡树爱岗敬业、勇争一流、创新创业精神,该县成立全县争先创优巡回宣讲团,从全县国家级荣誉获得者、首届镇平“玉乡先锋”“玉乡标兵”“玉乡道德模范”中选拔一批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进行宣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镇平县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把党的声音、惠民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县2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挂牌成立,全县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35个、县级文明村镇2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