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荷花带“火”乡村游专家一席言年省三十万千亩迷迭香荒山变金山淇县集体经济“活”乡村产业“兴”图片新闻信阳市查山乡种桑养蚕来致富淮滨县  艾草飘香振兴路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29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04

淇县集体经济“活”乡村产业“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李萌萌通讯员袁旭尧)近年来,淇县聚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撬动“五星”支部创建的有效抓手,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探索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盘活资源、流转土地,集体经济“活”起来。淇县多种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土地。平原和丘陵地区,引导推行“土地托管”模式、订单农业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流转土地,集中经营,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最大程度解放土地生产力。西岗镇方寨村与内黄县尖椒协会合作,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业,在全镇范围内流转2000余亩土地,兴建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条,预计年亩产鲜椒700斤,烘干后净收入可达7000余元,持续叫响方寨辣椒品牌。西部山区充分利用荒山资源,累计创建光伏产业帮扶基地16个,采取租赁、合作、托管等模式,带动1710户群众稳定增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3个,覆盖13个脱贫村1391户脱贫群众,年户均增收2035元。

物联互通、品牌把关,产业项目“兴”起来。坚持品牌兴农,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朝歌印象”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朝歌山小米”“温坡花椒”“秦街黄桃”“小滹沱蘑菇”“青羊口鹌鹑蛋”等70多个区域特色品牌,依托美团优选、京东、农购网等电商平台,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3亿元,覆盖脱贫群众2426人。持续擦亮古都朝歌乡村旅游名片,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优势,带动周边村落转化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通过红色研学、旅游民宿、康养基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致富。“妙境凉水泉”“老家赵庄”“传奇大石岩”“十美鲍庄”“情义石老公”“水美纣王殿”“艺术东掌”等全国乡村旅游品牌村不断涌现,带动周边脱贫人口1260余人就业。

支部牵头、联村共建,集体发展“强”起来。创新探索实施“支部+合作社+群众”“村集体+公司+群众”等发展模式,推动联村共建、抱团发展,逐步形成秦街黄桃、黑龙庄红薯、北大李庄南瓜等20多个特色农业。同时,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结合承包经营、直接就业、兜底分红等办法,调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提供岗位1000余个。卫都街道10个行政村合作经营,兴建大洼村标准化养殖小区,投放鸡苗40万只,吸收3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月工资3600元,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0万元。卫都街道黑龙庄村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依托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将近郊旅游和种植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打造集育苗、种植、培育、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红薯产业园,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持续增收,擦亮“产业兴旺星”。

截至目前,淇县全县16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7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3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大于20万元,1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