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位于汝州市区建设路北侧的女儿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高高耸立的神农、女娲雕塑在五彩灯光的装扮下,显得更加古朴端庄,汉唐风格的仿古建筑群,装点出一个美轮美奂的不夜古城;明清风格民居建筑群的中大街,牛杂汤、锅盔馍、牛肉汤、烤鸭、五香鸭脖、烤串等特色美食分布两行,与正在展出的玉石摊位,形成一道道可赏可品的视觉、味觉大餐;位于大峪镇袁窑村的云堡妙境景区,古寨里的文艺演出刚刚开戏,云栖民宿的一盏盏蓝色灯,宛如一颗颗蓝宝石闪烁在山坳间,四面八方的游客翻山越岭拥向古寨,享受最美的夜色时光。
近年来,汝州市深度挖掘优势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全域推进“研学游”,全力做活“汝文章”,集中打造“夜汝州”,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
特约摄影郭亚伟
让产业
新起来
在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早在100多万年前,汝州市寄料镇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在此居住。之后,从黄帝问道广成子到十帝三妃沐浴汉唐温泉,从夏王朝的霍邑到商周的王畿之地,从汉唐的广成苑到隋朝设立的汝州,“两山夹一川,汝河在中间”的独特地貌,滋养出异彩纷呈的汝文化。
如何扎根厚重的沃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近年来,汝州市大胆突破,创新不断。
位于汝州市北部深山区的梁家寨,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原本是一座躲避战乱、攻守兼备的山寨,随着时代变迁,山寨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居民纷纷下山,由于年久失修,在2020年之前,除周围寨墙保存完整外,里面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养在深闺人不识”。
为了保护开发梁家寨,2020年7月,汝州市与河南中旅集团签约,挖掘古堡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和夜色经济。
在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时,汝州市主要领导多次在项目现场召开工作推进会,从相关手续审批到协调周边村庄关系,大胆突破原有体制、机制束缚,为项目早日投入运营创造一切条件,创造了新引进项目建设的“云堡速度”。
该项目自2021年2月动工后,仅用3个多月时间,一期工程便建成投运。2022年7月,云堡妙境从全省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批17家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之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走进陵头镇王湾特色民俗村的每一位游客都会发现,村口迎面而来的文化墙上,这句非常醒目的标语,像一面旗帜吸引着他们的眼球。
“学朱沟、赶黄岭、超西马窑,这是我们当时提出来的奋斗口号。这3个村都是我们周边的村子,都是依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让我们党员干部倍感压力和责任,发展不好自己的村子,就感觉自己是历史的罪人,无法向乡亲们交代。”段村党支部书记王登科说。
2020年年初,在汝州市委、市政府“振兴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号召下,陵头镇把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战场”确定在该镇东部207国道沿线。
面对没有钱、没有地、没数据的实际困难,村“两委”班子提出了不能等、不能要、不能靠的实干口号。
工程建设初期,镇村领导吃住在工地。陵头镇党委、镇政府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王湾村援助了2万块砖、100吨水泥、10万棵竹子,并每天早上为现场施工的干群送早餐。全村党员干部早上5点进入工地,晚上10点离开工地。
汝州市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工作,并协调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还专门拨付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就这样,历时两个月,投资800万元的王湾民俗村一期工程实现开门迎宾,2020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截至目前,王湾民俗村已投入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一个集观民居、赏民俗、品小吃、住窑洞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正在成为汝州市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振兴乡村的一个样板工程。
如今,在汝州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
新兴文旅业态,正方兴未艾。汝州女儿城、汝河沙滩公园、九峰山研学游等一批新
业态,正在成为汝州文旅产业“人气满满”的新名
片。
让旅游火起来
“烧钱”打造一个景区容易,而让景区真正“活”起来,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飞跃,不仅考量着景区经营者当初的市场定位、营销策划,也考量着当地政府的执政水平。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
没有策划就没有魅力,没有演绎就没有活力。从原有景区到新建景区,汝州市加强顶层设计,吸收借鉴成功案例,结合每个景区的不同特点,应时而动,量身定制营销方案,打出组合拳,不同风格的节庆活动相继登场,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弘扬传统文化,做足春节大戏。2023年茶马古道半扎古镇春节庙会,以“古镇大集·欢乐新年”为主题,通过夜景灯光大秀、特色庙会大集、非遗节目表演等形式,重现茶马古道半扎古镇昔日盛况,让游客感受古镇年味;五星级民宿云堡妙境“租个小院过大年”,使游客体验古堡民宿的小院年味;王湾民俗村的百姓大舞台,让十里八村的群众演员在舞台上大显身手,给民俗村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民俗年味;中国汝瓷小镇的打铁花非遗表演,展示了“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珠”的美妙视觉,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汝河沙滩公园的激光秀、灯光秀点亮了“汝州小三亚”的美丽夜空,游客边走边品味美食,让冬日的沙滩更有温度;中大街的葫芦烙画艺术吸引众多游客,葫芦上的画卷线条流畅、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意境高远、古朴典雅、回味无穷,让非遗之花处处绽放,精彩纷呈。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2023年“汝州市花海穿越之旅”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涵盖杏花节、美人梅节、紫荆花节三个成熟的节日。3月12日“汝州市花海穿越之旅”暨第十届杏花旅游文化节、3月14日“汝州市花海穿越之旅”暨第十届杏花旅游文化节、3月16日“汝州市花海穿越之旅”暨第三届紫荆花旅游文化节,相继在大峪镇邢窑村、蟒川镇、市体育中心开幕。花节期间,文艺表演、戏剧展演、沉浸式儿童剧表演、打铁花非遗表演、中央公园云禅湖水幕电影等活动,使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旅游文化节完美融合,人们在赏花的同时,既增强了旅游文化节夜间活动的魅力,也推动了汝州市文旅融合、夜间消费的发展。
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集赏花游玩、登山踏青、非遗展演、农产品展销、特色美食、汝瓷、摄影、书画等活动于一体,对擦亮汝州旅游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腾讯、网易新闻、齐鲁晚报网、大河网、大河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抖音平台“同城”短视频日均吸引近100万人点击浏览,“汝州花海穿越之旅”话题总浏览量1.2亿人次。花海穿越之旅共吸引游客34万人,带动消费5168万元。
节庆活动持续不断,点亮文旅经济。5月1日至17日,汝州消费促进月暨名品名车博览会在绿洲望嵩文化广场开幕。5月18日,汝州市纪念曲剧登台97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开幕式在新体育中心广场举办,系列戏曲展演活动在汝州火车站广场、群众艺术馆中原大舞台等同步进行,持续一周。5月18日晚,“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汝州市2023年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女儿城启动。节庆活动的持续举办,不仅丰富了文旅内涵,也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有效挖掘内需潜力,让消费市场“火”起来,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大力推进“6+1”文旅融合发展。4月19日,汝州市“6+1”文旅融合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青瓷博物馆举办,将特色美食、特色农产品、特色商品、非遗项目、文艺志愿者、融媒体网络达人志愿者等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与文化、艺术、商品、美食、互联网等资源产业化发展,让爱好者有平台、有舞台,让爱好者“玩”出价值、“玩”出造诣,让爱好者与旅游实体共同“玩”出产业,实现文化资源、物质资源、实体资源携手融合、强强联手、共赢发展。
各景区在突出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更注重游客的体验感。汝河沙滩公园举办“沙滩之夜”系列活动,将志愿者服务、特色美食+旅游商品、非遗展演、网络达人、沙滩特色、体育运动“6+1”完美结合,举办篝火晚会、沙滩足球、水上娱乐、特色美食等丰富的活动项目;九峰山景区的甲胄表演、一苇渡江等非遗演出,增添了汝州文旅市场的产品类型;风穴寺景区文化义演和书法展、青瓷博物馆亲子扎染活动、云堡妙境古堡游+古堡之夜音乐会、女儿城夜游、温泉全家游、汝瓷技艺体验游、郊野公园马拉松、王湾民俗村百姓大舞台、华予生态园亲子乐园和空中漂流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热捧。
今年“五一”期间,汝州市共接待游客64.1万人次,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94%,文旅消费产业显现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让文旅靓起来
“九峰山景区研学游项目投入运营以来,接待的中小学团体迅猛增长,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千人以上的团体开始增长。”九峰山景区一名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汝州市研学游基地已达8家,生命与健康体验馆、纸坊镇忙里偷闲农场、怪坡景区研学基地正在按照创建标准进行建设和申报。”汝州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张志强介绍说。
在半扎古镇景区戴民权故居修复现场,工人们冒着酷暑在修复第一个院落里的正房墙壁,“等这些老房子修好后,与已经修好的寨墙、西寨门搭配起来,看着会更美。”
半扎古镇修复工程已经持续了3年多,西寨门、文昌阁、寨墙、万泉河道等工程已经修复完毕。此次修复工程主要对戴民权故居一进院、土地庙、民权小学门楼进行修复,整个工期预计3个月。
以秀美山水、古村落、古建筑群为底色,在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充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精心打造全新的文旅业态,让游客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集视觉、听觉、味觉、感觉于一体的饕餮盛宴,把留恋的目光拉长,把旅行的脚步放缓,把美好的身影留下。
以这样的文旅产业发展理念为导引,大峪(杨窑)白水泉村民宿、王湾军事拓展训练基地项目、九峰山夜间演艺、女儿城文化演艺、孟诜食疗养生文化项目……一批新的文旅产业呼之欲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串珠成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汝州市将持续叫响“汝瓷知己,汝州等你”品牌,全力打造最具老汝州品质和人文情怀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汝瓷小镇
汝河沙滩公园鸟瞰
云堡妙境之夜
蟒川美人梅谷
王湾新貌
冬日九峰山
半扎万泉河上的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