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王中献
盛夏时节,万物勃发。
7月25日,邓州市白牛镇土楼村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内,凌霄花灿烂开放。谈起自己历经艰辛培育成功的“何首乌红薯”,村民邓保友喜上眉梢。
邓州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出生于1944年7月的邓保友,高中毕业后在公社写过材料,在中学当过民办教师。1973年,他开始痴迷科学研究。1978年,回乡务农的邓保友潜心研读《植物学》《遗传学》《甘薯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总论》等书籍。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红薯有许多特殊功效,如果和药用植物杂交,营养肯定更丰富,更加有益于人体健康。
“刚开始,我选择的是红薯和黄精杂交,没有成功。随后,用红薯和党参、山药杂交,也失败了。”邓保友告诉记者,自己一点也不气馁,抱着为人民健康做贡献的坚定信念,又把目光瞄准了何首乌。
“红薯是旋花科植物,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两者是远缘杂交,难度特别大。”邓保友介绍说,“首先对母本徐薯18进行特殊处理,诱导其开花,然后用野生何首乌花粉进行杂交授粉。”
从2007年到2018年,邓保友使用最常见的镊子、放大镜、小剪子、手电筒等工具自制授粉器,早出晚归,累计杂交授粉15000余次。获取种子,育苗移栽,“何首乌红薯”最终获得成功,口感软糯香甜,比母本口感更好。
河南省科高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的检测报告显示:邓保友培育的“何首乌红薯”所含蛋白质、还原糖等成分明显降低,结合蒽醌、钾等含量明显提高,特别是结合蒽醌含量,比徐薯18提高了12.3倍。
2019年9月,掌握原始创新技术的邓保友开始申报植物新品种权。经过严格测试、公示公告,今年5月底,邓保友收到了农业农村部为他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何首乌红薯”被正式命名为“邓薯1号”。
“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红薯具有保护心脏等功能,两者杂交,优势叠加,保健功效将大大提升。”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告诉记者。
“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吃到‘何首乌红薯’,为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健康作出咱邓州人的贡献。”年近八旬的邓保友自豪地和记者谈起自己的梦想,笑得像一个开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