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姚嘉慧)“大家发声时要注意保持微笑,这样音色会更加柔和!”7月23日,周末,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宜人社区“邻里中心”里,歌声嘹亮,欢快热闹,志愿者老师正在指导暑期托管班的小朋友们学习乐理知识。
在洛龙,一个个“邻里中心”好似一座座爱心“加油站”,为社区大家庭注入了暖暖动力。
“邻里中心”,顾名思义,就是指邻里之间的聚合阵地,集多种业态和功能于一体而集中建设的服务中心。
今年,洛阳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率先在我省提出了“邻里(乡里)中心”建设。
洛龙区坚持“全民共建、全龄共享”原则,着眼居民多元服务需求,持续推动文化、体育、养老、卫生健康、教育、政务服务进社区,小小“邻里中心”融汇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学府街道大学城社区“邻里中心”5月中旬投用,占地1500平方米,围绕“一老一少一青壮”重点群体,融汇少儿教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于一体,解决了儿童课余辅导、高龄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生活需求。
“文化体育”是安乐街道安东社区“邻里中心”的金字招牌,在提升行动中,安东社区除大量购置乐器外,还将社区大院全部规划成开放式的儿童乐园和健身广场,与文体教育机构对接,聘请专业教师、体育教练授课,定期举办特色化、趣味性文化体育赛事,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关林街道石油社区“邻里中心”的健身馆,原是小区的废旧厂房,改造后,增设了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训练场地,添置了跑步机、拉力器等健身器材;社区多间杂物房被改建为理发店、水果店、小超市,社区有了“商业街”、有了“烟火气”。
今年上半年,洛龙区加快建设“邻里中心”,在对各镇(街道)、社区基础设施、闲置资源、国土空间规划等进行摸排调研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任务较重的“旧城”上,围绕“6+N”标准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建设标准,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部署、同推进。社区较新、原有服务场所尚待建设的,结合辖区实际,围绕公共服务进社区工作要求,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或新建。
洛龙区共有村(社区)157个。按照规划,今年将重点谋划建设“邻里中心”35个、“乡里中心”63个,因地制宜,“一社区一策”增加了相应特色化服务。一个个把便民惠民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每个角落,集多种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浓浓的邻里情留住了人情味。
“‘邻里中心’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升群众的生活便利度和归属感。”洛龙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把“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创新运营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群体,激发发展活力,让居民的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