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圆球,放置田间,对玉米田里常见的鳞翅目害虫,能够起到70%以上的防治效果。面对围观询问的种植户,济源白云实业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立柱打开圆球,神秘地说:“这可不是传统的农药,而是赤眼蜂卵,这是一种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办法。”原来,赤眼蜂在田间会主动寻找害虫虫卵,刺破后将自己的卵产入,待成虫咬破害虫卵壳,还会寻找新的害虫虫卵,循环往复,将害虫消灭在胚芽时期,从“根”上控制害虫。
既要防治害虫,还要减少农药施用,7月31日,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召开的全省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上,亮相的各种“黑科技”,让来此的种植户们眼前一亮。无人机腾空而起,高秆作物也能方便施药;特定光波和性信息诱杀,害虫“主动上门”;以“虫”攻虫,赤眼蜂田间立奇功……一系列高科技、新技术、新设备让围观的种植户们发出阵阵惊叹。
不远处的花生田里,一款新型杀虫灯自带太阳能板,可以实现长期续航,在它的下方,则堆满了被诱杀的害虫。“这是花生田里常见的金龟子,目前正是危害期,这么多虫子就是近几天的效果。”河南广智农林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海国说。
除农药施用带来的害虫耐药性这个老大难问题外,农药施用时对益虫、害虫的通杀也困扰着种植户。利用特定光波和性信息诱杀,实现了精准杀灭的效果。“精准杀虫,还要抓住要害。”于海国说,“一个成虫一年产卵4000个,卵变虫、虫生卵,害虫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抓住成虫这个关键,可以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基数。”
在防控现场会上专家提醒,全省各地要及时准确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适时、科学开展防治,重点开展一喷多促,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协调推进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