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宋祖恒
从2座简易大棚,发展到132座塑料大棚,用了9年时间。
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规模产业链,用了5年时间。
2022年,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被焦作市定为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8月6日,记者来到塚头村,看到并排的塑料大棚一座接一座,用无人机俯视拍摄,就像道道“雪岭”似的,气势壮观。
该村兴起“一村一品”塑料大棚产业始于2015年,村民孙小利、常小光在自家责任田建造2座简易大棚育红薯苗,虽然管理粗放,但一年下来也收获不小。
2019年,村党支部书记常小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后,利用村里夜校和大喇叭,教授宣传农业技术,鼓励村民建大棚种植农作物。一带一,一帮一,全村掀起建大棚热潮,当年,全村建起塑料大棚132座。
该村的“一村一品”当属红薯种植业,全村拥有红薯种植基地900亩。从育、种、加、销,探索出一条科学管理体系模式。在与河南农大等院校对接中,培育出了西瓜红、燕薯、商薯19、洛薯13等8种优质“怀薯”商标脱毒红薯苗。
塚头村在经营中把属商品薯的西瓜红、燕薯的品种红薯出售,留下属淀粉薯的商薯19、洛薯13品种红薯再深加工,每年产淀粉600吨,除一半出售外,一半下成粉条。
该村依托武陟县健龙种植合作社、焦作动启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双绑”机制,用传统工艺做成的纯手工粉条,因为不加任何色素,每斤卖到20元,不仅畅销周边市、县,还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大城市。
常小刚算了一笔账:一年一个600平方米的大棚,可产脱毒红薯苗40多万株,年净利润2万元,加上再种三茬蔬菜又收1万元,总收入达3万多元,全村132座大棚,每年至少净利润290多万元。全村176户,参与率达25%;892口人,参与率达75%。村里大棚用人高峰时,平均每天达150多人,解决了“三类户”“困难户”就业难。“在用人时俺就来大棚里干活,帮剪苗、捆苗,一天能挣70元,村里有产业真好!”常居鹏老汉说。
村民常小民承包了12座村集体大棚,3年间,年均净收入达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