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西峡县公共文化服务为幸福“加码”襄城县 种田用上高科技柘城县田间地头送技术图片新闻乡村人才迎来增量破局“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巡回报告会启动五年实现全覆盖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终止67家暂停104家今年我省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7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8-30

西峡县公共文化服务为幸福“加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范亚康刘剑飞

8月16日晚,西峡县太平镇老界岭景区,青山环抱中,一方舞台上,变脸、喷火、魔术等节目轮番上演,将寂静的大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在这里住一个星期了,每晚都能看到精彩表演,没想到山里的文化活动这么丰富!”来自洛阳的王女士说。

让文化走进景区,是西峡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西峡县拥有老界岭、恐龙遗迹园、老君洞、龙潭沟等10多家A级景区,每晚类似的欢乐场景在各个景区都会出现。

西峡县坚持以“文化大县”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强文化供给,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硕果,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阵地化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玩”

在双龙镇双龙村文化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娱乐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化广场上垃圾箱、卫生间配置到位,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篮球架下村民激战正酣,绿色步道上人们闲庭信步。

“我每晚都来这里锻炼,这儿啥样的健身器材都有,锻炼起来太方便了。”一位村民说。

西峡县将基层文化阵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广场、配器材,19个乡镇(街道)和295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和达标率均为100%,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健全的阵地网络。2022年以来,该县为47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配置文化器材,完成15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推进3个镇文化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对全县49个创建村(社区)配置图书11000余册。

同时,西峡县把村史馆、非遗馆、城市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社会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打造出4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投喂式服务,让群众“有节目看”

午饭后,白羽街道土门社区的舞台就搭建了起来。“县曲剧团今晚要在这里演出,我们早就来了,能在家门口看到专业的演出和精彩的节目,真是幸福!”演出现场,一名坐在轮椅上的戏迷兴奋地说。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也已成为西峡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该县艺术团、县曲剧团等艺术团体深入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将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实施投喂式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用文化盛宴。

西峡县坚持在精准上做文章,着力破解“没人演、没人看”的现象,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群众喜好,结合实际组织县内艺术团体创作编排出一批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该县先后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11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3804场、基层团队义务演出600余场次,累计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80余次。

造血式发展,让群众“有能力演”

在服务过程中,西峡县注重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积极实施造血式发展,通过集体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基层文艺爱好者提升业务能力,打造出一批“带不走”乡村文化艺术团队,催生出双龙镇汪坟村的锣鼓队等一批本土文化品牌。

夜幕降临,回车镇花园村的文化广场上又热闹了起来,村民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每晚花园村的演出队都会准时开演。不光是花园村,在西峡县297个村(社区),这样热闹幸福的场景随处可见。

“我们发现,乡村有很多文艺爱好者,他们能歌善舞,我们就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开展培训,统一管理,配备相关设施,让他们会演、能演、敢演,引导他们规范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西峡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县乡镇(街道)开展文化活动年均超过12场、各村文化活动年均超过8场。

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润城。西峡县坚持用文化推进文明,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引导和滋养功能,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