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
8月29日,午后,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八柳树村东北方向的一处大豆田里,绿色的黄豆秸上,一簇簇豆荚日渐充盈、饱满,细小的褐绿色茸毛甚是可爱,一排排的喷灌设施像卫士一样矗立在豆田中。
“苗齐、苗多、苗壮,现在估摸着有1.5米高了。”这100亩大豆的承包人是来自翟坡镇任小营村的种粮“老把式”马有永,看着大豆的长势,在地头比画大豆高度的他,兴奋地提高了说话的声音。
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今年新乡县打造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承包了5000多亩地的马有永成为第一批“尝鲜”智能化喷灌设备的种粮大户。“这可是宝贝!”站在地头的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旁,马有永很感慨,“手机一点,水肥到田,有了它,增产就有底。和这些设备相连的,是地里竖起的一根根喷灌管道,浇水施肥事半功倍。”今年小麦收后整地播大豆,土地墒情不够,有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刚刚建成的喷灌系统,马有永心中不慌。
他说:“这系统好得很,大豆播在地里,喷灌自动喷水施肥。水洒得均匀,水量能控制,大豆出苗所需水量早就测算好,按照数值设定就完事,地里墒情足不积水,大豆出苗率达到95%,对现在形成产量至关重要。关键还省人力,100亩地一个人轻松拿下。”马有永说,自己承包的另外一块豆田因为没有喷灌设施成了“不同天”。这块豆田在距离八柳树村10多公里外的任小营村,有400多亩。两块田同为“郑豆”系列,长势却截然不同,这里称得上“草盛豆苗稀”。6月份,大豆种上后,马有永给任小营村的大豆田浇了第一遍水,但正是因为这遍必须浇的水,让马有永“损失惨重”。
“这块地浇水是大水漫灌,加上气温高,大豆种子有淹死的,有高温蒸死的,出苗率30%。”马有永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产量,他又在6月23日补播了一次大豆种,每亩地多花了70块钱,费时费钱不说,出苗率还是不理想。
“八柳树村的大豆产量能达每亩500多斤,任小营村的最多300斤左右。”在两个地块查看,马有永预测产量后禁不住感叹,“一斤大豆按2元算,一亩地就差400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真管用。”
“想让政府继续增加投资,把我们更多的农田纳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像八柳树村的大豆田一样,产量越来越高,咱农民才能种粮致富!”马有永说出心愿。